接吻鱼

宋代,高雅和通俗文化融合汇通,形成了雅

发布时间:2025/4/5 15:43:21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9728824

文人士大夫是宋代一个颇为庞大的群体,由于宋朝政府推行“抑武扬文”的政策和“寒门入仕”、网络人才的做法,因此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学士,构成一个远比唐代更为庞大的有教养的文人阶层,上至皇帝本人,下至地主士绅中,都可见文人士大夫的存在。

同时,宋代城市都会经济的繁荣催生了市民阶层的崛起于壮大,如北宋的汴京及南宋的临安都是上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新兴的市民阶层与文人士大夫一并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各类民俗活动的接纳者、参与者及观赏者,以文人士大夫为代表的“高雅”文化及新兴市民为代表的“通俗”文化在民俗活动中得以融合汇通,形成了“雅俗共赏”民俗审美的新视界。

(一)高雅文化的代表:梅花、竹节、菊花与莲花,梅花、菊花、莲花、竹节等是宋代金银饰品常见纹样,也是“雅纹样”的代表,如江西樟树市临江镇宋墓出土并头花筒金钗,钗首饰梅花纹,钗顶扣菊花形伞帽。

莲花除了佛教所常指,又有高洁、出淤泥不染的寓意,这一寓意也迎合了当时一些文人士大夫对人生意义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产生政治性隐退、对社会事物超脱的心理。“唐自‘安史之乱’后,社会政治趋向萎缩,文人的心理也因此而变得逐渐消沉、冷漠。到了宋代,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性隐退,已变成人生观上的普遍退缩,外在的仕隐矛盾,已成为内在心灵的冲突。”

(二)具有吉祥寓意的“俗纹样”,这类纹样或采用托物寄意,或谐音同义使之具有吉祥喜庆的寓意。

1、果实纹,果实纹通常与花卉、动物纹相结合,四川省阆中市文物馆藏如意形金钗,内饰芙蓉、牡丹、菊花,边缘上端饰荷叶、瓜果,下缘系挂六枚带叶桃实,桃花与桃实也昭示着美好姻缘的开始,上海松江区南宋金银器窖藏出土的松树石榴金簪,簪首饰一只松鼠栖息于果实累累的石榴花叶之间,“鼠”在十二时辰中为子,石榴松鼠合喻为多子。

2、鸾凤纹,鸾凤和鸣、凤凰牡丹纹描绘飞翔于花丛中的一鸾一凤,鸾凤或一上一下,或一前一后,又或为阴阳对偶的“喜相逢”图式,围绕在鸾凤周围的花卉通常以牡丹为主。南京幕府山出土的水滴形金帔坠,镂刻一鸾一凤上下对飞于牡丹、山茶、菊花从中。江西星子县陆家山宋代银器窖藏出土的银项牌,中间饰一大朵枝叶簇拥的牡丹,两侧鸾凤前后对飞,旁边分别饰菊花、栀子花。

湖南临湘陆城宋墓出土的金梳帘,梳背中间为对蝶纹,两侧鸾凤姿态一作向上回首,一作向下昂首,前后巧妙呼应,四周饰卷草连续纹。“喜相逢”式鸾凤纹在宋代金银饰品中所见不多,可见元代金银簪,如湖南攸县丫江桥元代金银器窖藏出土的金桃花山茶鸾凤纹银脚簪,簪首圆形,内饰鸾凤一仰一俯抱合为“喜相逢”式,周围衬以桃花、山茶花。

鸾凤和鸣、凤凰牡丹纹兴起于唐代,牡丹在唐代受到统治者的喜爱与追捧,便作为纹样大量用于各类器物装饰上,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其中一仕女髻插牡丹,另一仕女身着牡丹团窠纹饰服饰,画中仕女手中的团扇上另描绘一枝晕色大牡丹,唐代的宝相花、团窠纹也是在六朝莲花纹的基础上又融入了牡丹造型元素。

牡丹贵为花丛之王,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富丽端妍,是富贵、圆满的象征,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写道:“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期虽短,寿命却很长,一株牡丹的寿命通常有几百年,因此,牡丹又有长寿的寓意。

3、龙戏珠、双龙牡丹纹,龙在封建社会占有一个特别地位,是权威与势力的象征。龙戏珠纹样在两宋金银饰品中较为少见,代表者为浙江永嘉窖藏出土的叶形簪,簪首镂空缠枝花纹衬地,上錾刻以戏珠蛟龙,龙颈、腹、尾处凸饰三朵菊花。纹样构思应来源于“二龙戏珠”纹,不过寓意已不似二龙戏珠,“其寓意不在抢珠,而是龙口吐珠的意思,隐喻天降祥瑞。

从使用的频率方面看,一龙戏多珠的形象较少见,或可看作二龙戏珠原型的一种省略变体形式。”该“一龙戏珠”纹样又于其中穿插菊花、缠枝等两宋喜用的花卉纹,构思细致巧妙。

上海市松江区南宋窖藏出土的双龙戏牡丹簪是宋代金簪中独特的一例,该簪簪首镂刻相背而对并列双龙,两龙首分别侧向左右,背颈并拢,龙身錾刻扇形鱼鳞片,双龙托一束牡丹花,花盛叶茂,花蕊圆形,花蕊饰鱼子纹,花瓣叶脉清晰。

该窖藏年代约在宋末元初,元代流行的螭虎钗钗首纹样与此相似,如湖南临灃新合元代金银器窖藏、湖南灃县双龙乡花庙村元代金银器窖藏出土的金螭虎钗钗首纹样。

“教子升天”纹也可见于宋代金银杯,如四川彭州南宋金银器窖藏出土的螭纹夹层银杯,杯身外腹部满饰卷云纹,腹上附双螭,两螭尾端相接环绕,一螭身横爬于杯腹上,上身曲向上,两前爪潘在杯沿,头伸于杯内,另一螭横爬于杯腹上,杯心内錾刻折枝牡丹,相似纹饰的银杯在湖南临灃柏枝乡南宋金银器窖藏也有发现。

4、鸳鸯戏荷纹,鸳鸯戏荷纹多见于帔坠,上海宝山区月浦乡谭氏夫妇墓、安徽六安花石咀古墓出土帔坠皆为鸳鸯戏荷纹,江西安义南宋李硕人墓出土的金帔坠,一面镂刻一对鸳鸯、鱼游于莲叶荷花间,这种描绘池塘小景的纹样又被称为“满池娇”,莲塘小景在宋词中多表达男女情思之意,如晏殊《雨中花》:“剪翠妆红欲就,折得清香满袖。一对鸳鸯眠未足,叶下长相守。”所以,“满池娇”表达了人们对婚姻和睦、夫妻好合、长久延绵不绝的愿望。

5、“转官”字、“寿”字及“绣球”纹,德安周氏墓两枚心形鎏金银帔坠,其一正上方饰一枚鎏金牌子,内錾刻“转官”二字,正下方饰古钱纹,古钱纹四周打作花结,其余部分饰卷云纹,把古钱纹(毬路纹)中的一分子提取出来,再于其四周打作花结加以妆点,便成为“绣球纹”。

江西彭泽元祐五年易氏夫人墓出土的银梳上的双狮戏球纹,中间的“绣球”亦为飘着锦带的古钱一枚。宋代,“绣球”既是男女传情之物,也是一种娱乐活动,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十“飞駞”条载:上巳日那天,青年男女齐齐聚集在外,并用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駞”如果男女相互看中了,则“女受駞而男婚已定”绣球纹以绣球为原型,又将中间设计为古钱纹,自然有着男女之情及富贵的寓意。

又上海月浦乡南塘村谭氏夫妇墓出土的满池娇鎏金银帔坠,“绣球”饰于交颈鸳鸯之下,荷叶之上,进一步点明了夫妻好合、富贵显达的吉祥寓意。“转官”指官员的品阶的升迁及相对应的俸禄的提高,宋代对官员的审核及叙迁制度称作“磨勘”,宋代史籍里又常写作“磨勘转官”,江西德安周氏墓出土的鎏金帔坠中的另一枚器身饰竹叶托起的“寿”字,竹叶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与“寿”字结合,自然寓意为健康长寿。

自古以来,人们对爱情、婚姻、子孙、仕途、财富、健康等总是倾注了最丰富的情感与最美好的祝愿,鸾凤牡丹、祥龙瑞凤、鸳鸯戏荷、方胜纹等这类纹样所包含的吉祥寓意,既是民俗信仰的重要组成因素,也满足了人们祈福求满的心理,自从产生之际就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为历代所沿用。

小结,宋代金银饰品纹样题材包罗万象,大自然及日常生活是其纹样题材的重要来源,除此,还包括传统的龙、凤等祥瑞纹,纹样在图式安排上以各类花卉虫鱼小品为主,表现手法受两宋画院宫廷画风影响,注重对原型的真实描绘。

在各类纹样中,有一些真实的反映出宋代的部分民俗事项,例如“一年景”、花卉插瓶纹所反映的两宋簪花、插花习俗,龟游荷叶纹反映的与祝寿习俗,对蝶纹反映的元宵佩戴“闹蛾”习俗,婴戏纹所反映的“蹴鞠”娱乐习俗,童子执荷所反映的与七夕“摩睺罗”习俗等。宋代政治上始终处于外忧内患,排外思想严重,外来风格纹样经过工匠的改革,更加本土化,也更加符合本土民俗的审美心理认同。

文人士大夫与新兴的市民阶层是引领宋代审美的两大群体,也是各项民俗的参与者,无论是文人士大夫,亦或是大众平民,都怀有着诸事吉利、福瑞祥和的愿望,同时也有着对美好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向往。

因此,宋代金银饰品纹样又具有“雅俗共赏”的特征,这一特征也正是民俗审美心理多元化、群体化的反映,体现了雅俗文化之间的上下交流,而这也应是民俗文化的主流审美心理之一,因为民俗具有群体性的特征,既然是群体性的,那么雅俗共赏的格调才能够受到更多人的认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ens.com/jwyfbfw/1057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