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鱼

对自己下手太狠章鱼交配后,有时候会吃掉

发布时间:2023/4/23 13:09:15   

章鱼是海洋中的一种非脊椎动物,但是与其他地球生物相比,章鱼身上有太多独特的特点了,比如某些生理结构和行为特征方面,就连更为高级的脊椎动物都无法比拟。从章鱼与其他生物截然不同的这些特征来看,它们有点与地球生物格格不入,感觉不像是地球上的生物,因此一些人将其称为“地球的外来物种”。

章鱼吃掉自己的行为很奇观

在以往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章鱼的捕食能力非常强大,性情也非常凶猛,另外在交配以后还发现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雌性章鱼在完成交配并“生”出小章鱼之后,很多个体会选择吃掉自己的腕足,虽然腕足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但往往在完成“自己吃自己”之后,这些个体就会走到死亡的境地。

这种情况的发现,一开始科学家们认为或许这些章鱼的压力太大或者太无聊了,或者感染了某类神经系统的疾病,从而才会对自己下手这么狠。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类似情况被发现,这种猜测就站不住脚了。近期,有研究团队发布了研究结果,让人们恍然大悟。

章鱼的特殊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

从目前科学家了解的情况看,地球上的章鱼一共包括26属种不同类型,虽然不同类别的个体差异很大,但是总体上都能将身体的组成划分为外套膜和腕足两大部分。与其他生物有明显不同的地方。

从身体结构上看,一个是它们拥有3个心脏。第二是腕足高度发达,上面不但有数百个强力的吸盘,而且8条腕足还会高效地相互配合,在断了之后还会再生,有力提升了它们的移动能力和捕食能力。第三是它们的眼睛视觉系统很发达,有巩膜、角膜和晶状体的结构,可以感应深海非常微弱的光线。

如果从行为特征上看,其特殊的习性主要有:具有高效的变色、拟态能力,有时还会喷出浓烈的墨汁,甚至能连续喷出6次以上,这些习性和本领,为它们应对危险因素的干扰以及逃避天敌的捕杀,均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在一些视频中看到章鱼具有“高超”的智力,能够打开瓶盖逃脱、能够穿越迷宫等等,这些都得益于它们拥有着完全不同于其他非脊椎动物的智力“加成”系统。比如,章鱼拥有5亿多个神经元,相当于猫狗的级别,同时拥有两套复杂的记忆系统,一个是大脑记忆系统,一个是腕足记忆系统,前者占比40%、后者占比60%,两套记忆系统的存在,使得它们在反应能力和活动能力上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章鱼为什么会吃掉自己?

在动物界,有的动物在交配之后,会出现同类相食的情况,比如螳螂、黑寡妇蜘蛛等,交配完成之后雌性有时会吃掉雄性。而章鱼则不同,虽然在交配期,如果雌性章鱼处于非常饥饿的状态,她们可能会吃掉比较年轻的同类,有时在交配以后雌性也会吃掉雄性章鱼,但雌性章鱼还有个更狠的招,那就是雌性章鱼在接近孵化的卵时,会主动停止进食,然后会离开这些卵群,并选择用石头打自己、撕裂自己皮肤甚至会吃掉自己腕足的现象,最终将自己“折磨”致使。

一开始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为了解决这一困扰,有研究团队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即对雌性章鱼交配前后体内某些特殊物质的构成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研究人员发现了似乎可以控制这种致命狂热的化学物质。章鱼产卵后,她体内胆固醇的产生和使用发生了变化,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她们体内类固醇激素的产生,这种生化反应最终毁灭了她。

在雌性章鱼交配并产出卵以后,其眼睛附近的一组腺体-视腺中会产生大量的类固醇激素,并分泌更多的胆汁酸,正是这些大量分泌出来的物质,推动了章鱼生活习性的改变,不再进食的同时对自己开展“摧残”。当研究人员切断章鱼视腺的神经之后,章鱼便不再对自己实施上述行为,重新变得“正常起来”,这个实验结果证实了章鱼的自我摧残与视腺分泌的物质影响有高度的关联性。

经过科学家们的分析,之所以雌性章鱼在交配之后,会产生这种自残行为,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下一代幼体不被伤害,因为章鱼是一种食肉动物,如果年长的章鱼和幼体章鱼一起生活的话,那么最终的结果极有可能是幼崽会被吃掉。因此,雌性章鱼的这种行为,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对章鱼整个种群延续所做的自我牺牲,原来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ens.com/jwyshxx/1012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