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接吻鱼 >> 接吻鱼饲养方法 >> 38位诗人的雅称三,除了温八叉温庭
提起“水稻之父”,我们会想起袁隆平;提起“航天之父”,我们会想起钱学森;提起“周树人”,我们会想起鲁迅;提起“诗仙”,我们第一时间会想到李白;提起“诗圣”,我们自然会想到杜甫。
我国古代文人灿若星河,他们很多人都有一个或多个雅称,精心为大家整理38位诗人的雅称,以及他们得名的代表作,喜欢的朋友可以收藏起来,闲时品读。
本期主要讲下面5位诗人的雅称:
红杏尚书—宋祁;温八叉—温庭筠;算博士—骆宾王;谢蝴蝶—谢逸;范履霜—范仲淹。
1.红杏尚书—宋祁
宋仁宗天圣二年(),宋祁与其兄宋庠,双双考中了状元,为表彰兄弟二人,皇帝就命人修建了两座塔(坐落在今河南省民权县双塔乡双塔集村),世称“双状元塔”。
宋祁不仅官运顺畅,且有一个传奇的“词结姻缘”的爱情故事,令时人艳羡不已。
有一天,宋祁回府,途经繁台街时,迎面遇上皇家车队,于是让到一边,突然听到有人叫:“小宋。”宋祁抬头,只见一个宫女对他微笑,随即放下车帘。车队过去了,而美人一笑却令宋祁心神摇曳,神思不宁。
回到家后,宋祁便写了一首《鹧鸪天》:“画毂(gǔ)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词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活化了李商隐的诗句,与词中意境浑然一体。此词一出,即广为传唱,后来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
皇帝便追问当时的车队随行人员:“谁叫得小宋?”有个宫女羞涩地站了出来。皇帝哈哈大笑,立即召宋祁上殿,说起这件事。仁宗笑着打趣说:“蓬山并不远呀。”说完,把那个宫女赏赐给了他。
宋祁因“红杏枝头春意闹”词句而得名“红杏尚书”称号。
《玉楼春.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一个初春的早晨,我信步走到东城,春意扑面而来。我轻摇船桨,湖面荡起波纹,一圈圈似绉纱晕染着水面,笑迎春天的到来。岸边的柳枝嫩黄浅绿,在霞光中轻摆曼舞,远远看去如烟似雾,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蝴蝶飞舞,鸟儿鸣叫,春意分外妖娆。人生在世,艰难困苦,不一而足,欢娱太少,忧患苦多,难得开口一笑,即使抛千金也在所不惜。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夕阳啊,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春天是美好的,光阴是短暂的,珍惜时间,珍惜眼前的一切!
2.温八叉—温庭筠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其诗词藻华丽,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因长相丑陋,时人称“温钟馗”。温庭筠才思敏捷,应试时,根本不打草稿,一叉手即成一韵,八叉手即能完篇,故得名“温八叉”,因恃才不羁,好讥刺权贵,故终生不得志。
相传,在一个冬日里,微服的宣宗跟温庭筠在一个旅馆相遇,两人互不认识。于是,温庭筠用戏谑的口吻问宣宗:“您不就是当司马、长史之类的官吗?”被否认后,温继续问:“您莫非就是那些县尉、主簿之类的人?”
宣宗回宫后,想起温庭筠傲慢的口吻,心里觉得很不痛快,遂命宰相把温贬到方城当县尉。
温庭筠用诗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凄清唯美的意境。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短短40个字很有画面感,读者联想到这样一幅情景图:孤寂的游子,旅居驿馆,黎明即起,赶着车马,踏上征途,在悲寂中思念着故乡。
住在旅店的我听到鸡叫就起来了,趁着朦胧的月色,匆匆洗漱,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时,才发现茅舍前,那落满寒霜的桥上,早已布满足迹,正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荒山的野路上,落满了枯败的槲叶,驿站的泥墙边,枳花孤寂地开放,无人欣赏。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春天来了,一群群鸭雁,在湖塘里嬉戏。身在异乡的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游子早行的鲜明景象,引起封建社会旅人的共情,诗一出即广为传诵,尤其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成为千古绝唱。
3.算博士—骆宾王
骆宾王(约-?),字观光,幼时人称“神童”,我们耳熟能详的《咏鹅》就是他七岁时所作,长篇七言《帝京篇》在当时引为绝唱,其诗文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
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则天,被诬入狱,在狱中作诗:
《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全诗用典自然,语多双关,诗中的蝉与诗人融为一体,蝉的高洁即诗人品质的象征。
当时的社会,如屈原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这种情况下,有谁会替诗人沉冤昭雪呢?“卿须怜我我怜卿”,也只有蝉能为我高歌了。这首诗被誉为唐朝“咏蝉”诗“三绝”之一。
据《唐诗纪事》载:骆宾王文好以数对,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小堂绮帐三千万,大道青楼十二重”;“且论二八千金是,宁知四十九年非”等等,因而得名“算博士”。
公元年9月,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起草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班声动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檄文慷慨激昂,言辞犀利,气吞山河。
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问“檄文谁写的?”并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后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说他“亡命不知所之”。
4.谢蝴蝶—谢逸
谢逸(-),字无逸,号溪堂先生,屡试不中,以布衣终老。谢逸工诗善文,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风与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相似,清新幽雅,人称“江西谢康乐”,颇得黄庭坚欣赏。
谢逸曾作蝴蝶诗多首,如:“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被誉为咏蝴蝶的千古绝唱,因而得名“谢蝴蝶”。
谢逸是五代花间词派的传人,曾以“五步成词”闻名江南。
据《复斋漫录》记载:元估中,临川谢无逸过黄州关山可花村馆驿,遇湖北王某,江苏诸某,浙江单某,福建张某等秀才。四人知逸来自临川,戏以“曹植七步成诗,诸君七步为词”相谑。
逸行五步,词成,挥毫疾书《江城子》于壁:
可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落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荫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上晚烟笼,粉香浓,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图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抒发了作者对恋人的相思之情。
相传,词写完之后,凡是住到这个驿馆的人,都反复吟诵它,并向驿卒索要笔墨纸张抄写。驿卒觉得很麻烦,便偷偷用白粉将它涂抹掉,由此可见,这首词在当时多么受欢迎。
5.范履霜—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文学家、政治家,其主持的“庆历新政”创北宋改革先风,成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范仲淹文的散文《岳阳楼记》被誉为“千古文章第一楼”,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范仲淹常于琴中思古,诗曰:“思古理鸣琴,声声动金玉。何以报昔人,传此尧舜曲。”因其一生只弹《履霜》曲,人称“范履霜”。
《履霜操》传为西周时的曲子,尹吉甫之子伯奇所作也。伯奇无罪,为后母谗而见逐,乃集芰荷以为衣,采楟花以为食。晨朝履霜,自伤见放,于是援琴鼓之而作此操。曲终,投河而死。
他在诗中写道:“忘忧曾扣《易》,思古即援琴”;“奏以尧舜音,此音天与稀。明月或可闻,顾我亦依依。月有万古光,人有万古心。此心良可歌,凭月为知音”。
范仲淹无论在朝廷还是戍边,皆身系家国天下。他逝世后,宋仁宗为其亲书“褒贤之碑”,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追魏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至清代以后,相继从祀于孔庙及历代帝王庙。
附经典代表诗词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首小诗道出美味的鲈鱼后面,隐藏着打鱼人出生入死的艰辛,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作于范仲淹在西北戍边期间,描绘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同时表露出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是一首悲壮的边防军人之歌,千百年来叩击着读者的心扉。
《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表达了羁旅思乡之愁,柔婉真挚,意境阔远,读来毫无颓靡感。此词引导北宋词坛风气的转移,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用起首两句“碧云天,黄叶地”为曲,成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