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鱼

鹳还巢新华网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4/10/11 12:17:24   
当它们仨走出放飞点临时鸟棚,头顶蓝天、脚踩大地的一瞬间,村民们看出来了,这3个小家伙对一切都觉得陌生。毕竟,在人类的“襁褓”中两个多月,今天才算真正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它们显然对人类还有不舍,对大自然有太多的不适应,要面临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看到同类野外的身影,第一次亲吻丰润的土地……所以,它们没有马上远离,没有立即高飞,而是轻展双翅,从田埂上落在了水田里,而后移动脚步,用长喙找寻食物——好心的村民头天晚上知道小家伙要来,买来了泥鳅、小鱼,倒入田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有白鹳飞过,阵阵鸟声从远处传来。小家伙们开始不约而同收喙驻足,并向着同一个方向侧耳倾听——它们在接受并试图破译大自然的密码,尽快加入鸟类的大家庭。这里,是万年县梓埠镇,这3只东方白鹳的出生地。这一刻,是放飞它们的“黄金时间”——年6月17日10时。15时,小家伙们终于走近其他白鹳,随同类觅食、飞翔……6月16日饯行晨曦映在南昌梅岭上,白云变幻,蓝天如洗。轻风掠过,景色撩人。梅岭脚下,公路铁路在这里交会,路边分布着零星的菜园、小水塘、水沟。6时许,一胖一瘦两个小伙子穿着高筒套鞋,出现在水沟边。胖高个提着塑料桶,深一脚、浅一脚跟在瘦小伙身后。瘦小伙拿着一根长竿子,竿子末端接个小渔网。他把渔网往水草里一探、一提,就有小鱼、小虾或泥鳅落网。他随手把鱼虾甩到水沟边的草丛中,胖高个立即捡起来,放进桶里。动作娴熟,配合默契。转眼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小鱼小虾装了小半桶。阳光照在了他俩身上,胖高个满头冒汗,瘦小伙衣服也已湿透。瘦小伙看了看,对胖高个说:“再去捞一点。怕不够它们吃。”它们,是养在省林科院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里的3只东方白鹳。说这话的小伙叫况绍祥,胖高个叫孟璞岩,都是中心的执业兽医师。小况在梅岭脚下长大,从小喜欢摸鱼捞虾,哪里有“野塘”“野沟”,他一清二楚。将近1小时过去了,桶里的鱼虾越来越多。看看差不多了,他俩收拾好家伙,提上鱼桶,各骑一辆电动车来到中心。中心面积不大,是市郊难得的一块僻静之地。长住这里的饲养员徐美号接过鱼桶,走过一段碎石子路,进入一个院子,院子一半盖瓦、一半露天。网格“房间”里,3只白鹳站在人工搭建的窝棚上。老徐打开“房门”,将鱼倒入池中。3只白鹳从巢里跳下来,步入池中,享受着新鲜美味的早餐。站在远处的小况和小孟,默默看着这3只小天使。良久。院子一角,立着3个1米多高的木箱,箱子四壁都预留了一个个用于透气的小孔。过了今晚,这些大木箱将派上用场——装上这3只白鹳,运至它们的出生地,让它们回到鄱阳湖的怀抱——那是它们永久的巢。3月30日发现两个多月前的江南,树木长出新叶,水田正在翻耕。万年县梓埠镇一边靠高速公路,一边倚乐安河。万顷良田里,点缀着村庄、鱼塘、荷池。一座座高压线铁塔矗立在农田里、村落边。电线从塔上穿过,穿过江面、穿过田畴,向两头延伸。这条高压线,是千伏南乐线(南昌至乐平)。全线有铁塔座,每座铁塔高达40米左右。36岁的刘璐,是这条高压线上的“卫士”——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输电检修一班员工。3月底,他和同事巡线时,发现梓埠镇一座铁塔上,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凭经验,他断定是白鹳筑的“特大型鸟巢”。在这条线上工作10多年,他什么鸟都见过。靠着公路、河湖,傍着树林、人烟,闹中取静,食物无忧。“据我观察,白鹳的鸟巢有一米厚,平面有八仙桌那么大。白鹳是搭巢高手,一般一个月就可以在铁塔上建一个鸟巢。我们开玩笑说,它比建筑工人还厉害!”刘璐说。30日下午,副班长别会春操作无人机检查。一看,果真是白鹳。再一看,有只大鸟站在鸟巢里,警觉地张望,另一只大鸟则一动不动地趴着,旁边还呆着几只小鸟。“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们不能随便动它。”31日,班长杨志广辗转联系到万年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站长张丽君,告知这一情况,并请求支援,一起为白鹳和电路做安全防护措施。当天晚上,班组回到南昌大本营。“大鸟跟母鸡一样,趴在那里,难道真是在孵蛋吗?”刘璐表示怀疑。他们把无人机拍的视频下载到电脑上,放大仔细看。这一看,惊住了。“有一只大鸟的头耷着,翅膀垮垮的,身上有很多污点,可能是小鸟拉的鸟粪吧。”刘璐回忆,“难道大鸟已经死了?”刘璐不是第一次在铁塔上发现白鹳。“一般来说,孵幼鸟的白鹳,一般有一公一母,一只护巢,一只找食。两只大鸟同时呆在巢里,而且一只一动也不动,肯定出了状况。”4月1日白天营救这天上午,杨志广再次拨通张丽君的电话。张丽君一听,马上通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万年保护监测站。她请杨志广班组去现场协助他们。杨志广二话没说,带着刘璐、张涛,从南昌赶往梓埠。一场营救展开了。白鹳是冬候鸟,一般不在江西繁殖;之前省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也救护过白鹳,但救护在江西出生的白鹳幼鸟,中心没有先例;对万年县来说,更是第一次。“林业部门的人说大鸟不行了,要我们配合,把它搬下来。”刘璐说。当时疫情较重,还处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状态,刘璐和张涛爬上铁塔之前,穿好屏蔽服,戴好口罩和硅胶手套,带着绝缘绳、袋子等,向铁塔顶端爬去。“当时线路是在运行状态,电线带电,我们既要保证自身安全,又要保护鸟的安全和电路安全。”刘璐说,他们往上爬的过程中,守护鸟巢的大鸟突然腾空而起,围绕着他们,在铁塔上空盘旋良久,最终落在另一座铁塔上,看着他们。花了近20分钟,刘璐、张涛爬上了铁塔顶部,并慢慢靠近鸟巢。腐臭味向他们袭来。巢里的那只大鸟已经死了。张涛慢慢把死鸟抱起,装入袋中,再用绝缘绳将袋子缓缓放下,直至地面。那只飞离的大鸟,又开始在空中盘旋。整个清理过程花了40多分钟。事后张丽君赶往县城;杨志广班组则前往下一个工作点。途中,刘璐和张涛仔细回想刚才在巢边看到的一幕:好像那3只小鸟都是耷拉着头的,只有个头稍大的那只小鸟,头偶尔会动一下。“估计那3只小鸟也快不行了。”刘璐说。杨志广一听,又拨通了张丽君的电话。张丽君也懵了。她联系同事汪辰。小汪在大学一年级就跟着老师做候鸟保护的课题,听说一只亲鸟已经死亡,心里一紧,又听说还有3只幼鸟也无精打采的,心里更急了。“如果状态好的话,3只小鸟食量是很大的。一只亲鸟肯定养活不了它们。”汪辰告诉张丽君,如果小鸟没有精神,说明食物没接上。这些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汪拨通了他老师的电话。老师说:“赶紧把小鸟送省林科院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不然它们过不了今夜!”张丽君再次求助杨志广:“杨班长,辛苦你们回到刚才那里,我现在从县城往梓埠赶,必须把那3只幼鸟救下来!”下午,他们第二次在铁塔下见面。还是刘璐和张涛两人上铁塔。这次,他们带上了一个硕大的绝缘桶。“这个绝缘桶可以保护小鸟在桶里不跑出来,不会触电。”刘璐说。他们靠近鸟巢,张涛把绝缘桶绑定在身上。刘璐向巢里伸出手,那只个头稍大的小鸟突然啄他。“叨的一下!还好我戴了绝缘手套。”刘璐说。刘璐小心翼翼地将3只小鸟放入绝缘桶,张涛在桶口打上特殊的结,使绳子完全扣住桶口,确保小鸟绝对安全。刘璐发现,在他们的头顶上方,那只大鸟仍在不断盘旋……4月1日晚急诊张丽君、杨志广第二次赶往鸟巢时,另一场战斗已在省林科院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打响。这天下午,况绍祥在省林科院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ens.com/jwytsxg/1048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