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接吻鱼 >> 接吻鱼形体特征 >> 为什么使用玉的制度会发生变化,又为什么玉
本文系作者只会好好的爱你一个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春秋晚期,晋国已经开始制作器表涂一层黄褐色或茶色釉的火候更高、质地坚硬的陶器,可谓制陶工艺的一大进步。现在已发现的当时的陶窑不少,其窑室平面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上部为穹隆顶,直径1.8~2.5米,火膛和火口均在窑室的底部,为使陶器在烧制中受热均匀,从火膛向窑室四面还通了许多烟道。当时的烧制温度应该在℃左右,甚至可达℃。侯马制陶遗址的制陶场所与陶窑连在一起,避免了搬运陶器的麻烦,也减少了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破损。
陶器同时在陶窑中还发现了陶窑条,这是中国制陶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改变了传统的窑箅形式,延长了陶窑的寿命。值得一提的是,山西地区晋国西周时的陶器具有多文化交互融合的特色,如尊形器、殷式鬲、类周式鬲等。这种特色一直延续到西周晚期。礼制的表现及其破坏——玉器和石圭的制造作为重要的礼器和高级生活装饰品,玉器的生产也备受重视。商代发现的山西玉器一般都选材精良、造型逼真磨制细腻。
陶窑商代发现的器型除带有礼仪性质的圭、璋、琮以外,在灵石旌介,商墓还出土了许多取材于生活的玉雕,如鱼、羊、牛、象、虎、猪、马、蚕、鹿、燕、蝉、鸟等,可以看出当时的玉工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高超的制玉工艺。而晋西北等地发现的玉器则带有明显的北方草原风格,如石楼桃花庄所见玉刀玉凿,石楼义牒褚家峪的玉镰等。晋国时期,出土的玉器达数千件。器类有琮、璜、璧、玦、圭、璋、珑、瑗和各种动物造型的玉器等。
yudiao此外还有各种样式的玉佩,这些玉佩制作精美、选材考究、磨制光滑,而且玉器上还浮雕蟠虺纹。曲沃北赵晋侯墓出土的玉器品类纷呈、工艺精湛、玉料精良,代表了西周时期,治玉工艺的最高水平这些玉器从功能上可分为礼器、佩饰器和丧葬器三类,其中佩饰器最多,如玉组配、玉串饰等缤纷炫丽,气度不凡,动物造型玉饰件生动有趣。其中双面缀玉面罩,由大小不等的52件玉器组成圆雕、透雕、浮雕、阴刻工艺手法使用娴熟,分体现了鲜明的地区风格。山西境内除了晋国之外,还有许多国家,如倗国,该国位于山西绛县横水。
玉佩在其墓地发现大量玉器,主要出于M1中,有骨牌连珠串饰玉组佩三两璜玉组佩、玉柄形器、玉束发器、玉发饰、耳玦、玉箍、玉蚕形料管项饰,此外,墓主人口中还有大量玉琀,手中有握玉等。该墓主人是一位女性,据出土铜器铭文推测当为倗伯夫人。从该墓出土的玉器看,西周时期倗国的玉器制造业应比较发达。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玉作为礼器的作用明显退化,具有实用意义的佩玉盛行起来。
玉束发器器型有璜、环、剑饰、方形和长方形玉片。纹饰以勾云纹最为流行。太原赵卿墓和侯马西高祭祀遗址出土的玉器是春秋玉器的集大成者,凸显了晋国晚期制玉的辉煌成就。侯马西高祭祀遗址出土玉器件,种类有龙、璜、璧、瑗、环、带钩、玉人、合页等,其中仅玉龙就出土了30余件,其造型多样、纹饰精美、制作工艺高超,极尽雕琢之能事。春秋以后,由于社会变革,礼崩乐坏,玉器摆脱了商周严格的宗法礼制束缚,用玉制度发生变化,被赋予道德内涵。
勾云纹佩饰取代了传统的礼仪用玉占据主导地位,成为玉器发展的主流。这个时期韩、赵、魏都有自己的玉石制造作坊。河南固围村魏国墓、山西潞城潞河村韩国大夫墓都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河南固围村魏国墓大玉璜堪称其中的精品。战国玉器雕刻技艺和工具比以前大有进步,边角切得刚猛平顺,边缘有锋刃感,细线纹刻线细而利,走势扭曲委婉,被称为“游丝描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