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鱼

这种史前生物能存活至今,全靠一张嘴,

发布时间:2024/8/7 12:24:51   
去年,一部《巨齿鲨》将一种史前海洋巨兽带到观众面前,它让很多人意识到了史前的海洋远比如今的海洋危险得多。在现实中,海洋里依然生存着一种外形看起来令人生畏且历史悠久的生物,它就是锯鳐。据了解,最早的锯鳐出现在大约万年前的白垩纪,它们挺过了中间多次生物灭绝以及环境剧变的灾难,至今依然存活在地球上。最让人类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锯鳐那占到身长三分之一的“锯嘴”,它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锯鳐是一种长期生活在热带水域的软骨鱼,如今它们分布在索马里、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海域。这种长相奇特的鱼类一般喜欢埋伏在沙土里,没有猎物出现的时候它们看起来懒洋洋的,一旦有猎物出现后,它们立即原地满血复活,而它那又长又刺的嘴巴则是攻击猎物的有利武器。根据海洋生物学家的研究,锯鳐的“锯嘴”实际上是它的上嘴唇,一般可以长到2米左右。又长又尖的上嘴唇用来攻击猎物已经绰绰有余了,可能是锯鳐在几千万年前的生存环境要求它们必须变得更狠一些,因此上嘴唇的两边还长出了20多对类似牙齿的结构,有的个体甚至可以长到35对。这些锋利结构的存在使得锯鳐不仅能够通过刺的方式正面攻击猎物,还能够从侧面对猎物造成刮伤。海洋里很多动物对贝壳类动物束手无策,但是在锯鳐面前它们并不难对付,因为扁平锋利的嘴唇可以将它们撬开。除此之外,锯鳐的尾巴也是它们在弱肉强食的海洋世界中生存的重要工具。对于一头体长超过3米的锯鳐来说,尾巴所产生的游动能力十分重要。海洋中还生存着一种外形和锯鳐较为相似的生物,它就是锯鲨。更多人认识锯鲨而不是锯鳐,因为锯鳐的现存数量要比锯鲨少得多,而且人们常常将锯鲨和锯鳐混淆。实际上要分辨区分哪一种是锯鲨,哪一种是锯鳐并不难,锯鳐的吻部通常不会长出长皮须,而且鳃孔长在腹部的位置。而锯鲨的吻部通常会长出长皮须,鳃孔长在身体两侧。再回过头来说说锯鳐的“锯嘴”,生物学家发现这个部位中还存在着感知环境情况的结构。研究人员将这种结构称为“垫子接受体”,它能够通过探测海水的温度来判断出周围环境的变化。科学家表示,这还不是垫子接受体的全部功能,因为目前人类对其的了解还不完全。尽管这种海洋生物的生存能力十分出色,但是它们如今在地球上的数量也不容乐观。导致锯鳐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猎杀,而猎杀行为通常是为了获得它的鱼鳍来制作鱼翅,鱼皮来制作皮具,鱼肝来制作鱼肝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ens.com/jwyjbff/1044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