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鱼

一个女人不需要男人,就像一条鱼不需要自行

发布时间:2023/6/5 10:43:29   

在七十年代柏林的女权运动高潮中,女权主义者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口号,叫:一个女人不需要男人,就像一条鱼不需要自行车一样。到了九十年代,柏林的一家女子婚姻介绍所的名字,叫作:鱼在找她的自行车。以上是抄的陈丹燕的小说《鱼和它的自行车》内容提要中的一段文字。

陈丹燕是一个天才作家,我相信。她写老上海,写弄堂里氤氲而潮湿的人气,写大家族败落了,却仍留着繁华时的余韵,写上官云珠和她的女儿,死得那么掺,笔触却冷冷的,看的人后背上一阵阵发毛。

她简直要成为写上海风情最好的女作家了,假如没有张爱玲和王安忆的话。要说起来,张爱玲到底还存着一点人间的暖意,红尘男女,爱恨痴缠,范柳原和白流苏,两个人的假里总还有那么一丁点真,这一丁点,也够过他个十年二十年的了;王安忆比张爱玲要乐观的多,王琦瑶虽然是以悲剧告终,可她经历的男人,都多多少少,曾经爱过她。更何况还有《我爱比尔》这样的小说,十多年了吧,也并不是长篇巨著,可在我眼里,仍旧无人可以超越。

一、还没有来得及绽放就过早凋谢的爱情

到了陈丹燕的这部《鱼和它的自行车》里,你看不到一丝一毫人间暖意。一个十七岁女孩的成长史,她所经历的三个男人,还没有来得及绽放就过早凋谢的爱情。

不,根本不是爱情,不过是吸引,还没有触到又冷又硬的现实,就被女孩自己打败,上一秒钟还爱着,下一秒钟就厌倦了,那个以为自己被爱上的,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抛弃了。在陈丹燕笔下,青春分外自私,残酷,而且悲伤。

少女爱情

陈丹燕的写法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知道句子写的美不美,并不是顶重要的,但是你看这些句子,我觉得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写出来的。

二、十七岁的少女渴望着“成熟得往下坠”的感觉

“在充满了福尔马林的暮色里,他像一件粗心人晒在竹竿上,夜里忘了收回家的衣服”,“我心里惊雷滚滚,但却一声不坑,软绵绵地继续走着”,英语老师“用手在玻璃黑板上窘迫地点着它们,艰难地读给我们听,他出汗的手会在黑板上留下一团团手掌的汗气,他的样子使人感觉到他是个倒霉蛋”。

十七岁的少女渴望着“成熟得往下坠”的感觉,她以为自己爱上了落魄的英语老师,甚至妄想把英语老师从平庸乏味的生活中,从那个想象中无趣而灰头土脸的中年妇女身边解救出来,怪兽就要变成王子啦。

女孩兴高采烈地想着,突然,女孩看到邋遢的英语老师从学校澡堂里出来,脚下踢拉着黑塑料拖鞋,手指头挖着耳朵,爱情破灭了。这哪叫爱情呀?

但是陈丹燕写这个感觉,写得分外透彻,明亮,一下子照见我们的青春,这段岁月拉近了,放大了,我们才明白,原来所有的女孩都一样,都有着同样不切实际的青春幻想和茫然无措。下一段更加惊悚了,女孩爱上了一个白血病人,这人是一个33岁的 官,我记得少年时曾以为找一个 官男朋友是最酷最浪漫的一件事,如果加上这男朋友得了不治之症,那简直可以跟《血疑》的浪漫程度有的一拼。

白血病慢慢恶化了,身体像秋天的树叶一点点凋零,样子简直没法看,气味也没法闻,看陈丹燕写这一段,都替主人公恶心,原来读者和女主人公一样,都是没良心的人。

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官被惨无人道地抛弃了,可是他重新捡拾回的尊严略微让没良心的读者有一点安慰,就像上一段中的英语老师,先是被女孩爱,突然厌恶就来了,手足无措之后,老师也捡回了属于自己的波澜不兴的宁静,这样还好,还好,没出什么乱子。女孩得以顺利长大,嫁到一个该嫁的人。三、是女人结了婚就变得无趣了

是女人结了婚就变得无趣了,还是陈丹燕突然写到这里,突然丧失了她的才华?总之这婚后的一段,索然无味,就像《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天地无光。

就像蓉儿嫁了靖哥哥,机灵劲就消失殆尽,她在《射雕》里的奇光异彩,统统让位给小龙女,不算乏味的郭芙,即使是 小邪郭襄,都远胜其母乃尔。

要说写这样的题材,池莉才是强项呀!写这样的题材,糟蹋了陈丹燕的才华,陈丹燕的笔下,没有琐屑无聊的人生,有的只是心底深处,那隐秘然而盛大的激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ens.com/jwyshxx/1016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