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接吻鱼 >> 接吻鱼生活习性 >> 清明节将至,广东发布最新提醒晶报
近日,广东省陆续发生家庭采食野生蘑菇、食用河豚鱼等,引发食物中*事件。清明节将至,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醒。假期该如何吃?要注意什么?今天一起来看看吧!
1、警惕食用野生蘑菇引起中*
日前,有深圳市民在梧桐山踏青时,发现了能致命的剧*“鹅膏”。清明假期将至,大家外出游玩时一定要注意*蘑菇中*,做到“不采摘”“慎购买”“不贪食”。
野生蘑菇难以分辨有*或无*,一些野生的*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
*蘑菇中*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误食*蘑菇,肝损害型中*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目前对有*蘑菇中*尚无特效疗法,且中*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2、警惕食用河豚鱼引起中*
今年3月29日,江苏省南通启东法院公开宣判了一起食用河豚鱼中*致死案,判决结果显示摊贩被追刑责。
在我国,野生河豚是严禁食用、买卖的!由于河豚鱼含有河豚*素,食用后易中*而导致神经麻痹,进而发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危及生命。目前尚无特效的解*药和治疗方法。
为避免食用河豚鱼中*,建议不购买、不自行捕捞和食用野生河豚鱼,不购买、不食用未经国家审批的企业加工的河豚整鱼。
3、警惕食用珊瑚鱼(海鱼)引起的雪卡*素中*
清明前后是各种海鱼大量上市的季节,大家在享受海鱼鲜美的同时,要注意雪卡*素中*。
雪卡*素(又名西加*素)是一种脂溶性高醚类物质,*性非常强,比河豚*素强倍,无色无味,不溶于水,耐热,不易被胃酸破坏,主要存在于珊瑚鱼的内脏、肌肉中,尤以内脏的含量最高。
苏眉、东星斑、西星斑、老鼠斑、青斑、杉斑、芝麻斑、老虎斑、龙趸、红斑、红曹等11个种类,均为易感染雪卡*素的鱼种,都曾发生过雪卡*素中*事件。
大家食用海鱼尤其珊瑚鱼时,要注意尽量避免在3月-4月(繁殖期)购买和进食珊瑚鱼;避免进食1.5kg重以上的珊瑚礁鱼,而且勿吃鱼的内脏、鱼头、鱼皮,尤其是卵巢;已经出现雪卡*素中*的人在3-6个月内应避免再次食用海鱼。
4、警惕食用湿米粉、河粉和黑木耳、银耳等引起的米酵菌酸中*
广东省去年通报了一起米酵菌酸中*事件,惠来县神泉镇11位顾客在一家肠粉店吃完肠粉后,出现了食物中*迹象。
在潮湿多雨的天气,湿河粉、米粉、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谷类发酵制品以及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薯类制品和泡发的黑木耳、银耳,保存不当或存放时间过长,容易被环境中的椰*假单胞菌污染,进而产生米酵菌酸*素,食用会损害人的肝、脑、肾等器官,导致食物中*。
消费者要注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上述食品,要注意贮存条件并及时食用。
5、警惕五指毛桃等中草药混入钩吻引起的中*
对有用药材泡酒或煲汤饮用习惯的广东人来说,可能因误挖钩吻根系或混入钩吻根系的树根而引起中*,且类似案例不时发生。
五指毛桃是广东省居民常用于煲汤的中草药,具有去暑、化湿的作用。钩吻(断肠草、大茶药)全株有剧*,误食者轻则呼吸困难,重则致命。因两者根茎的形状相似,容易误采、混淆。
大家切记不要自行采食不明野生植物,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中药材;在自制药酒和利用中药材煲汤前,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以确保健康和生命安全。
6、警惕食用未煮熟四季豆引起的中*
今年1月以来,广东省已接到多起疑似进食豆类蔬菜引起的皂素中*,较往年有上升的趋势。
食用未烹熟煮透的四季豆会引发食物中*,其有*成分主要是皂苷和胰蛋白酶抑制物。四季豆中的皂素会强烈刺激消化道,且豆中的凝血素具有凝血作用,此外还含有亚硝酸盐和胰蛋白酶,可刺激人体的肠胃,使人中*,并出现胃肠炎症状。
预防四季豆中*,烹煮时要把四季豆中含*素较多的两头和豆筋摘掉,做到把四季豆烹熟煮透,外观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吃起来没有豆腥味。
7、警惕食用鲜 花菜引起的中*
鲜 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当它进入人体被氧化后,会迅速生成二秋水仙碱,对人体的胃肠道和呼吸系统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能使人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中*症状。秋水仙碱对人体的致死量是8到65毫克,即吃鲜 花菜克就可以中*。
秋水仙碱成分在高温60摄氏度下就可以化解,因此,食用鲜 花菜需先用开水焯过后才可食用,一餐不能多吃。建议食用 花菜干制品,因其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已消除有*成分。
8、警惕饮用药材泡酒引起中*
今年3月16日,四川省乐山市48岁的刘先生喝下了一小杯家里泡制多年的药酒,险些就因此丧了命。中药材种类繁多,难以辨别,药酒中*事件频发,应谨慎使用中药材泡制酒。
钩吻(断肠草、大茶药)、乌头、附子等中药材都有十分强烈的*性,容易与其他中药材相混淆,应严格辨别区分,严禁使用其来泡制酒。
消费者购买酒类产品要到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食品经营单位购买,不购买、不饮用无标签标识、浸泡中药材成分不清、来历不明的泡制酒。
食品经营者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做好进货查验和进货记录,确保酒类产品来源合法、清晰,不得非法使用中药材泡制酒,不得销售无合法来源的泡制酒。
特别提示,饮食一旦出现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尽快就近就医,并保留可疑食物。如发现违法违规经营食品行为,请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
来源|广东市场监管、乐山日报、健康广东、深圳食药安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