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鱼

运河观察绍兴东鉴湖再谱长歌一个新旅游IP

发布时间:2023/11/25 8:38:38   

距今一千年不到一点的北宋年间的某天,有一位仕途失意的词人王观闲来无事,送朋友鲍浩然去浙东一带游历,东出绍兴府郡,舟行出五云门,过石帆山(古时吼山之称谓),水面顿开,放眼波光潋滟,举目青山一抹。于是,他按《卜算子》的词牌写下了一阙的词。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至此,绍兴城以东一带的鉴湖山色风光有了一篇专属的词章。万顷琉璃一叶舟,天青水碧入云山。“眉眼盈盈处”的东鉴湖就在桨声欸乃中到了。

东汉马臻筑堤围湖时,传下了“八百里鉴湖”的记述。而到了唐代,李白留下了“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的描述。如果把郁郁苍苍的会稽山比作是绍兴天庭饱满的额头,那么,东西鉴湖就是一双善睐明眸。相较于西鉴湖的浓妆艳抹和熙熙攘攘,东鉴湖一直保持着素颜朝天的质朴和真实。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份璞玉未琢的浑然天成,东鉴湖韵致独具、清素无双,这在网红汹涌、打卡泛滥的当下显得尤为雅静幽绝、出尘超世。

这一脉清澈浩淼养育了世世代代的越地子民;这一汪大泽赋予了人民创造生活的灵性。让这一片水乡泽国得到最妥善的保护、最妥当的发展,谱写新时代“听我长歌歌鉴湖”的美好篇章,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这是一片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

泛舟东鉴湖,且不说东鉴湖范围内有东汉建初买地刻石,也不说宋韵悠悠、王侯杳杳的宋六陵,更不说“父子同榜”官员的“秋官第”牌坊,也暂不表近代辛亥革命先锋的故居展馆,因为,在往往每一处风景区都可以罗列出一大把难知渊源、不辨真伪的文化遗踪的当下,东鉴湖以这些至今实物犹在的古迹,向那些浮夸粉饰逐利的人造景物抛去了一个不屑的眼神。东鉴湖的文化精髓在于历代文人对鉴湖或百般萦绕、或千度转辗、或万里归雁的抒发和眷念。

先来说说孟浩然,在表达了“时时引领天际末,何处青山是越中”的急迫之后,他沿着水路来到了东鉴湖,此时他的心安定了,写下了“越中山色镜中看,凉月如眉挂柳湾”。

到了南宋,陆游尽管住家营造在西鉴湖,但是描写鉴湖的诗词从不厚此薄彼,他也是诗人中为鉴湖写下诗章最多的。高寿的陆游到了八十三岁时还乘兴来到东鉴湖,心情大好,遂作了《八十三吟》:“石帆山(也即吼山)下白头人,八十三回见草春。自爱安闲忘寂寞,天将强健报清贫。”在陆游的很多诗作里有这样的交代,说是乡人怪他老是写诗文赞美四川风物之美,而不写一下鉴湖之美。于是陆游一口气写了十多首奉献给乡人,这其中状写东鉴湖的诗篇不在少数。

甚至还有一则趣闻。北宋时苏轼为杭州太守,在西湖修筑了苏堤,有一位叫苏伯的幕僚或是技术官员为此出了很大的力。后来苏轼受邀要去越州府,他就写了一则小词章,诙谐地问苏伯愿不愿意一起去鉴湖修一个如同苏堤这样的堰坝,上种桃柳下种藕,别样韵致别样景。

事实上,鉴湖作为一种符号嵌入中国文化史的,其最为鲜明的指向就是“归思”,从陆游一页书信“往来一万三千里,书回已是明年事”的煎熬,到贺知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尬笑,以及众多不知名的墨客文人诸多关于鉴湖“鸥鹭忘机”“镜湖春水绿、越客忆归否”等歌诗词赋的吟诵,多为千里归思的急迫乃至惆怅。而静默千年的东鉴湖,始终以其坦荡允博之气度,容纳了一代代人的羁留,抚慰着一代代人的焦虑,温暖了一代代人的落寞。

这是一片有着风姿绰约景致疏阔的水乡

现在东鉴湖,以吼山至陶堰的泾口大桥为首尾。空中俯瞰这片面积约为50多平方公里,水面面积达上万亩的大地,可见一条大河自西向东延展,湖中的百家湖、白塔洋等水面尤为开阔,水澈波平,浩渺汤汤,给人一种疏阔散淡之感。

河的南岸,葱茏的田畴与众多的水港缠绵交错,悱恻相依,如同演奏着的一曲湖水与土地共生共荣的自然交响乐:春来遍是桃花水的时候,水漫上了田,轻吻庄稼、轻扣人间;至若秋色连波泛起,则平芜临水,倒影成双。

一年四季,东鉴湖景色应时而变:春天,这里桃李沾水怒放,菜花满坂芬芳,开着紫色小花的蚕豆一簇簇在微风里葳蕤。而沿着田块边缘生长的菰蒲也即茭白,如同为这些岛屿般的田畴镶上了深绿的蕾丝裙边;夏天,这里大片大片的田亩都种上了水稻,那种一眼望去生机勃发的绿色寓意着希望、预示着收获,而一只只如白色精灵般优雅展翅的鸥鹭穿行在如茵绿毯之上,为大地再添灵动之美;秋天,这里椒稻飘香,瓜熟蒂落;这里金 满地,颗粒归仓;冬天,大地一切归于平静,露出了深褐的肤色,这是土地休养生息的时节,也是东鉴湖静默沉思的时候。

东鉴湖的风景上佳处,就是乘着一叶轻舟,近看芳林绿树、炊烟人家,阔远的水面与旷远的地面是如此的低平相接,犹如在呢喃私语,还似在围炉夜谈。人坐船上看去,眼前景物仿佛触手可及。

东鉴湖的风景绝佳处,就是沿湖步行垄上,以平视之目远眺群山,远处会稽山如翠色屏风列阵天际,俄而有雨云路过,便可见峰入云间,迷蒙不可见。或遇雨收见日,则山峦间水汽蒸腾,雾云陡生,随风卷舒,仿佛人间仙境。

东鉴湖的风景平常处,就是不管以什么方式在这里随处走走看看,低头可见“春水碧于天”,放眼可见“画船听雨眠”,侧耳可听“半夜鲤鱼来上滩”,上下观瞻可感“镜湖俯仰两青天”......东鉴湖,一个一年四季可以赏游的地方,这里景物四时不同,各有千秋;东鉴湖,一个任何心绪可以抵达的地方,这里率真舒展,可以平复争斗、冲淡偏激、抚熨心灵、慰藉哀怨。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东鉴湖,一千个人心中只会有一种情愫:天青水碧入云山。

这是一片有着百姓生活原生状态的湖山

相较于很多景区景点孤悬深山、孤芳自赏,或是围起高院、板起脸色,或是故弄玄虚、故作姿态,东鉴湖以一种一览无余、坦荡无私的气度呈现于世,以一种本真本色、原生原态的状态活在民间。东鉴湖有落落大方的大家风范,有呕哑嘲哳的人间烟火,有喜怒哀乐的百姓生活,也有可咸可甜的文史感怀。

在东鉴湖,百姓们的日子就像湖中的鱼儿那样怡然自得,即使这里有的人家出了大有出息甚至呼风唤雨的人才俊彦,只要回到这里,也会变得平和起来。如果改一下海子的诗,可以这么写:“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鉴湖,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在东鉴湖,沿着浩渺湖面的北岸,几乎不间断的都是枕河而居的百姓人家,他们的生活就是普通人家的朴素日子。村庄或集镇上长长的沿湖步道树荫连绵,温柔多情的湖水轻舔着石砌河磡,就这样,人与湖一相伴就是数千年。

在东鉴湖,很多河港湖汊湾里湾、绕中绕,与翠绿的田地交颈纠缠,深情至今,以至于从空中俯视,水面与土地如一幅扑写在大地上的抽象油画:那色彩和谐相宜,那构图宛如天书,那笔触方外难解,那意蕴妙不可言。

在东鉴湖,很多人家开门是水,出门坐船,到现在还有很多聚居在被大片湖面围起来的小块土地上的村落。这些村庄有着多以“泾”为尾缀的村名,细品来,有一种沧桑不变的原始、一种与世无争的恬淡、一种不通繁华的纯净,更有一种温和入怀的平静。

在东鉴湖,有千百年来以稻米为主的五谷杂粮,有水里的鲈鱼鳜鱼草鱼鲢鱼鳊鱼甚至深伏水下的螺蛳青(也即青鱼),而这里的鲜活河虾,更是绍兴百姓心心记挂、念念不忘的心头之爱、口中之福。丰饶的物产,也给了这里勤劳的人民许许多多的生活智慧:还是在并不久远的早些年,这里人人耕种、家家酿酒、户户做糕、村村晒鱼;生活水平提高了,又催生了做酱做酒做衣甚至造房子做家具的百工百业。而今,这些浸透着民间智慧和民生技巧的行当,依然活跃在乡闾村坊之间。

这里更有一座被历史长河湮没的名山

吼山,位于绍兴古城以东的皋埠街道境内,原名“犬亭山”,又名“狗山”,后取当地方言谐音,改名“吼山”。

吼山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重要见证,越国兵败于吴,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今绍兴古城以东区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基地。山阴故水道、故陆道畅达交通,富中大塘、炼塘等地成为重要的种植业、冶炼业基地。吼山原名“犬亭山”,因勾践在此地养犬而得名。

吼山是绍兴横贯东西的璀璨文化带上的一颗明珠。吼山之北,便是浙东运河,运河肇始于山阴故水道,经历代开凿疏浚,终成通江达海的重要水上要道,是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在浙东运河绍兴段,如今已成为多种文化的叠加之地,越国文化、运河文化、浙唐诗之路文化、宋韵文化,积淀深厚,相互映发,赋予了吼山独特的神韵。

吼山是历史绍兴石文化的钟灵毓秀之地。自汉代以来凿山采石,历经千百年的刀砍斧削和风雨洗礼,吼山形成了山奇、石怪、洞幽、水深的奇特自然景观。在吼山,有石景20余处,其中,云石、棋盘石,被誉为“天下奇石”,是吼山石景之精华。云石高22米,顶云兀立,奇特挺秀,一块椭圆形巨石仿佛天外飞来,横卧在细长的石柱上,摇摇欲坠,巧夺天工,居古时吼山八景之首。以石景领衔,如今的吼山景区,已形成五大景区,48个景点,有“江南武陵游,神奇花果山”之誉。吼山桃林,为蔡元培先生所开辟,每年“桃花节”,登山观奇石,踏青赏桃花,游客云集,争睹江南春天的迷人画卷。

吼山是“鉴湖越台名人乡”的重要注脚。深厚的文化积淀,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得名人纷至沓来。从众多的摩崖石刻和诗文可知,陶望龄、张岱、袁宏道、郑板桥、蔡元培、鲁迅等数十个大家在这里留下足迹。吼山有寿宁禅寺,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二祖父陆傅所建,取名东山禅寺。当年陆游曾在佛祖前许愿:“一统中原,佛装金身”,遂改名为寿宁禅寺,至今已有多年历史。众多的名人遗迹和故事,为吼山这所“残山剩水”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

吼山丰富的资源,为绍兴游打造一个超级IP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一直以来,绍兴为旅游业“满天星星,独缺月亮”的现状寻求破解之策。近几年来,随着柯岩旅游度假区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兰亭文化旅游度假区向世界级兰亭IP挺进,使已有多年建城史的古城为核心的全域游不断推进。

顺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创造性地集纳、转化深厚的文化自然资源,形成更有竞争力的旅游生产力,已成为绍兴从“全城游”迈向“全域游”的重要探索。

盘点绍兴的旅游景区格局,我们会发现,沿浙东运河,在绍兴境内,旅游景区的建设存在着一个西强东弱的有趣现状。以绍兴古城为界,西南已有柯岩景区、柯桥古镇,西北有东浦 酒小镇、安昌古镇,而东部,有东湖景区、吼山景区,基本保持原状。有识之士认为,古城东部,并非是旅游资源的贫瘠之地,恰恰是一个大有作为之区。

吼山风景区离绍兴古城仅半小时车程,沿浙东运河可坐船抵达。其周边,鉴湖湿地公园浓缩了古鉴湖的精华,展示出原生态的江南水乡的水墨画卷,富盛镇的宋六陵,即将成为宋韵文化的一大展示之地,上虞长塘的康家湖乡村游独具特色……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为深度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前,绍兴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旅游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旅游产品高效供给,合力兴旅氛围日益浓厚,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旅游市场效应显著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推进吼山景区的开发,使其与东鉴湖国家湿地公园串珠成链,与古城、西鉴湖旅游板块连成一片,对于丰富旅游产品差异性供给,形成一个超大景区,展开的是一个富有良好前景的探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导入顶尖开发团队,锚定新的地位,形成新的开发机制,也将在破解绍兴的文化和旅游品牌辨识度不高,文化和旅游体验度不深,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度不强,文物资源创造性不足等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形成有益的样本。(作者: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凤璋)

(大运河新闻)

来源:半月谈网

----------------------

制作曹宇

编校延晨徐蓉

一审桂艳张莉

二审义富肖东

三审晖

实习王文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ens.com/jwyshxx/1028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