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接吻鱼 >> 接吻鱼生活习性 >> 长江鱼类科普铜光闪闪铜鱼
铜鱼(Coreiusheterodon),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鮈亚科(Gobioninae),因成鱼体色类似 铜的金属光泽而得名。我国特有鱼类,又名假肥沱、金鳅、水密子、麻花鱼等。
铜鱼
来源:《中国淡水鱼原色图集(一)》
铜鱼体长而粗壮,前段近乎圆筒状,后端稍侧扁。头部锥形,吻较尖,口部狭小,下位,呈马蹄形;须一对,较为粗长;侧线完全,较为平直。常见个体约g, 可达4kg。成体体色较为明亮,幼体体色较为黯淡。
铜鱼吻部有须一对
姜盟摄铜鱼幼体,体色暗淡
图片来源自网络铜鱼是喜流水性鱼类,栖居于下层。喜集群,夜间活跃,在深潭或深水河槽越冬。一般2-3龄性成熟,4-6月的春夏之交,水温较高且水位上涨时在水流湍急的江段产卵,卵为漂流性。
集群的铜鱼鲁雅俊绘铜鱼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为杂食性鱼类,主要以淡水壳菜、河蚬及各种螺等为食,吞下猎物后由一对咽齿研碎后吐壳吃肉。也食鱼卵、水生昆虫和植物碎屑等。过去,中华鲟产卵调查就是通过解剖产卵场下游野生铜鱼食道中的鱼卵进行监测。
铜鱼的主要食物示意
在长江流域,铜鱼产卵场分布于长江中上游以及汉江、湘江,但主要位于长江上游。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及过度捕捞等,铜鱼资源量衰退明显。目前,汉江及湘江的产卵场都已消失,长江上游的铜鱼产卵量也显著减少。
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饲养的铜鱼
姜盟摄
目前,铜鱼的人工饲养繁殖已经取得成功,不过,物种保护还是应该以野外种群为核心。长江南京段位于长江下游,是铜鱼重要的觅食场。年,南京成立了长江大胜关长吻鮠铜鱼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铜鱼和长吻鮠(Leiocassislongirostris),也兼护长江江豚(Neophocaenaasiaeorientalis)、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等珍稀水生物种及其栖息地。
长江大胜关长吻鮠铜鱼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红线区域公示牌
保护区通过不断提升管护水平,实行全面禁渔、禁钓、增殖放流及加强巡护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影响。希望经过人们的不懈努力,这种闪烁着铜光的鱼儿能够在长江中繁衍壮大,重现往日的“光辉”。
市民参与增殖放流活动
主要参考文献:[1]徐薇,杨志,万力,等.银盘电站蓄水前后乌江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自然繁殖变化[J].水生态学杂志,,40(6):8-15.[2]曹文宣,常剑波,乔晔,等.长江鱼类早期资源[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3]刘 ,胡兵,李惠,等.铜鱼肌肉营养组成与评价[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15(3):-.[4]万力,蔡玉鹏,唐会元,等.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的初步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32(4):53-57.[5]长江所与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开展科技交流并签订科技合作框架协议-长江水产研究所撰文: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江豚保护协会致谢:姜盟,丁兆宸,居涛,郑徐弘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