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接吻鱼 >> 接吻鱼饲养方法 >> 地大团队发现25亿年前鱼龙化石长达3米
出现的比恐龙还要早,身形像鱼,却有着更尖锐的鱼吻和强壮的尾鳍,还有一个霸气的名字——“鱼龙”。记者4月12日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团队在广西百色发现了一具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这不仅是首次在广西发现鱼龙化石,更是为鱼龙家族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品种,被命名为粗壮百色鱼龙。
此次在广西百色发现的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
这项研究由该校地球科学学院韩凤禄、江海水联合贵州地质调查院、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相关成果于近日在国际权威生物学期刊《PeerJ》在线发表。
鱼龙是繁盛于三叠纪和侏罗纪的海生爬行动物,最早出现在约2.5亿年前,在万年前灭绝,大约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它们高度特化,具有流线型、类似鱼类的身体外形以及大的眼睛和强有力的尾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韩凤禄在研究鱼龙化石。
鱼龙可能是从陆生爬行动物演化而来,但是关于它们的起源和早期演化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目前发现的鱼龙最早出现在早三叠世,在日本、加拿大、北欧和中国湖北、安徽等地有过正式报道,多为长度不超过1.5米的小型个体,其化石材料和分布范围都较为有限。
年,贵州省地质调查院在广西隆林的野外区域调查中发现了疑似脊椎动物的椎体和肋骨,并邀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人员共同研究。该校地球生物学系江海水教授、韩凤禄副教授以及陈龑老师前往进行了考察发掘,进一步确认为脊椎动物的椎体和肋骨化石。
野外考察人员在利用电锯等工具对化石及其围岩进行处理。
由于化石未保存头骨和大部分肢骨等关键部位的特征,给鉴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件标本虽然保存不完整,但具有鱼龙类所独有的一些特征,不同于鳍龙类等其他海生爬行动物。”韩凤禄说。
据介绍,百色鱼龙长达3米、憨态可掬,具有更强的游泳能力,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
百色鱼龙(上)和巢湖鱼龙(下)复原图。
中国此前发现得早三叠世鱼龙类主要以巢湖鱼龙为代表,也有诸如短吻龙这样奇特的、可能是水陆两栖的类型。但是这些早期鱼龙类多数是1米以下的小型、分布地域性较强的动物,其游泳和迁徙能力被认为较弱。此次发现的标本体型较大,据估测全长可达3米,远大于此前国内发现得早三叠世鱼龙。
韩凤禄介绍,近几十年内,中国的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只在安徽省和湖北省发现过。此次发现的百色鱼龙是首次在广西发现早三叠世鱼龙类化石,拓宽了国内早三叠世鱼龙类的地理分布,也增加了早三叠世鱼龙类的形态多样性。
(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通讯员庞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