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鱼

贵州西江的美丽不需要滤镜,是什么神仙颜

发布时间:2024/8/24 12:39:17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m.39.net/pf/bdfyy/xwdt/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西江千户苗寨了,大家肯定很好奇,到底是什么“神仙颜值”吸引我三次来到这里?屏住呼吸,俊古这就带你奇遇西江。西江的热情不需要“滤镜”第一个原因主要还是这里浓厚的苗家风情,来了两次,第三次依旧能感受到那种城市里没有的原生亲近感。地处黔东南州雷山县的西江,由十多个依山而建的苗族村寨连片组成,共来户,人口多人,因此得名千户苗寨,同时这里也是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西江晨曦)寨子本身规模大,吊脚楼群依山势而建,鳞次栉比,层层叠叠,非常美观和震撼,整个村寨不仅观赏性强,在这里还能感受到浓浓的苗家风情。苗家人的热情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不需要后期刻意去迎合远方的客人,他们的热情自然娴熟,他们的热情爽快但也能收得住,在苗寨北门的“高山流水”体验中我便深有体会。(敬酒仪式“高山流水”)走到景区大门(北门),你会看到身着盛装的美丽阿妹在寨门口依次左右排开,拿着盛满米酒的酒海,唱起动听的敬酒歌,向远方的客人展示体验苗族的敬酒仪式“高山流水”。在这之后,便是苗族的最高迎宾礼仪“十二道拦门酒”,每一道都有特殊的美好寓意和祝福。村民们站在寨门口跳起芦笙舞迎客,游客朋友们在这里便可与当地人交流互动,免费喝到当地苗家的拦门米酒。显然,每个苗家人的骨子里天生“窖藏”着淳朴的待客之道。另外,在铜鼓坪(又名芦笙场),每天下午的14:00—14:30都会有苗族原生态歌舞表演,通过演出可以了解到苗族的一些特色文化,比如苗家人无酒不欢的酒文化以及苗家青年男女通过游方交友、双方自由恋爱共结连理等习俗。(古歌长廊里老人们在传唱苗族悠远文化)苗族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其文字却消失在颠沛流离的历史长河中,因此苗族的传统文化也只能靠长老们通过音乐和故事口口相传,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进步,这些古老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不小挑战。如果你是个细腻的人,那么在古歌长廊里,你便可以静心聆听到苗寨老人们传唱的苗族悠远文化,运气好的话估计就能敲开你的心门。(潮流遇到乡味:一辆钱江三轮车赶着去拉本地水果)如今,西江千户苗寨已开发成一个成熟的景区,但却别于其他景区,这里非常富有小资小调的生活气息,它的奇妙它的美都需要细腻的你前来发现和挖掘。(女孩:吃了苗寨的冰西瓜后整个夏天都是我的)让我感觉比较奇妙的是,这里的游客与原住民可以相互交融,十分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尤其是去到村里的菜市场时,会看到许多本地的村民穿着苗族的民族服饰,用本地口音吆喝摆摊,卖当季蔬菜、瓜果以及各种当地土特产,非常有市井烟火气息。(西江随处可见的市井烟火)西江的美味不需要“滤镜”第二个吸引我的便是美食和气候了。这里有我爱吃的腊肉腊肠,不同于其他地方,苗家的腊味不用添加太多的香辛料,不会让人觉得太咸太油太辣或太麻,而是非常地醇香可口,保留了原汁原味的肉香味。这里的苗味没有过多的包装,没有花哨的设计感,一张菜叶片,一支竹签签,再或者是一面芭蕉叶,只要食材好便是味蕾跳动美好的一天。当然,这里还有我最喜欢的酸汤鱼,据当地人介绍,酸汤鱼这道菜的酸汤底料是用传统的米汤进行发酵制成的。同样,这里的酸汤鱼也没有过多的工业化调味料,一碗清凉的山泉水,一条鲜肥稻田鱼,一勺苗家自制酸汤底料即可出锅待客。(西江本地酸汤鱼)贵州苗家有句俗话:“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讲的正是贵州苗家人对酸汤的依赖程度,酸汤已经深入到他们的柴米油盐,深入到他们的四季生活。贵州人吃酸的历史由来已久,不同于现在,旧时的贵州由于交通闭塞运输困难,盐非常短缺,因此,贵州人发明了“以酸代盐”的饮食调味方法,逐渐改良演变后成为了如今独特的饮食文化。酸汤不仅可以用来做酸汤鱼,还可制成酸汤牛肉、酸汤米线、酸汤排骨等,十分地爽口开胃。再来说说这里的气候,这里的气候对我来说算是比较凉爽的地方了,即使到了夏天,晚上也可以不用开空调,白天的气温相对其他省份还是舒适不少,比较适合避暑。西江的夜不需要“滤镜”第三点吸引我的便是西江的夜。西江的夜是不需要加“滤镜”的,傍晚时会透出一种朦胧美,即使你只携带了前置几百万像素的手机,西江华灯初上的魅力也能“高清”地装进你的美好生活里。晚饭后,我们徒步到山顶观景台观赏夜景,好似有一种被万家灯火点亮的温暖,场面十分地壮观。有游客感慨:西江美好的夜色自带“神仙颜值”,不需要滤镜修饰,随便一拍都能拿来当壁纸!除了西江的夜景,如果你短时间想更深入地去了解苗族的历史,那么你可以驱车至雷山县大塘景区自费观看西江盛典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距离千户苗寨大概40分钟车程。据景区消息,景区开通了西江千户苗寨——西江盛典的直通大巴车,不过时间得把控好,最好提前半小时前往北门“微笑小屋”乘车点或者西门的“苗界银帽”乘车点(发车时间:每晚18:40——19:00)。《西江盛典》剧目共分为《序幕·颂》、《祖·英雄》、《魂·跋涉》、《梦·家园》、《尾声·歌》5个篇章,全景再现了苗族儿女在祖先蚩尤带领下历经战乱和迁徙,百折不挠,用智慧勇敢守护家园的精神风貌。这是一部可度观赏的演出,整体感觉还是比较震撼的。西江的建筑不需要“滤镜”最后一点,也是最吸引我的一点,就是这里的干栏式建筑群,这里简直就是干栏式建筑“活的博物馆。”没有过多的粉刷刮瓷,也不用太多的大理石装饰点缀,这里的建筑散发出原生自然的杉木淡香味。(航拍俯瞰西江千户苗寨)所谓干栏式建筑就是用柱子将居住层面支撑起来,使其完全离开地面的一种建筑形式。干栏式建筑的雏形便是巢居,巢居通俗来说就是在树上用树枝搭架,覆上茅草而居,类似飞禽动物筑巢,故得此名。巢居能很好地适应炎热潮湿的天气,免于水患和猛兽袭击。后期的干栏式建筑也很好地继承了这些优点,而且不拘于地形便能获得平整的生活层面,非常适合贵州多山的地形。(西江千户苗寨半山腰干栏式建筑)西江千户苗寨的木屋则是吊脚楼形式,由于它一半由柱子支撑,另一半接地基,也被称为半干栏式建筑。它的一楼用来圈养家禽牲畜,二楼以上则是居住层面,三楼是用来储藏或晾晒粮食,也可作为闺房使用。苗族人用这种建筑形式建造房屋,一是结合当地山高坡陡平地少的地形;另外一个原因是苗族人认为盖房子要粘土气,接地脉龙神,这样才会人丁兴旺。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什么苗族人要把村寨建在深山里面?这就不得不提苗族先人们坎坷的奋斗历史了,资料记载:苗族的祖先原本居住在中原黄河流域一带,由于民族压迫,被迫经历了五次大迁徙后最终在云贵一带安定下来,苗族人依山建寨,以旱稻种植为主,古代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现代由于生产力发达、交通便利,虽然与其他省份的生活差距越来越小,但居住习惯、建筑构造方面还是很好地延续了一代又一代。我们在寨子的主干道上看到的木屋都是经过改良后的,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大部分苗家人已经不再需要养鸡鸭猪牛了,一楼已经被改造成餐厅或者店铺。以前受条件限制,一楼是没有厕所的,现在的干栏式木屋结合了现代技术和传统建筑风格,宜商宜居。我们可以看到在房屋的二楼,有一排凸出来的栏杆,当地人称为苗族的“美人靠”,既可以坐着又可以在农作后倚靠小憩。以前苗家人在“美人靠”上远眺、纳凉、做手工,长廊里的美人靠还是苗族人社交、待客的场所,这些传统的建筑元素和生活习惯今天都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对我而言,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美丽与奇妙需要自己静下心来体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3次来此,每一次来的感受都不一样。整个村寨给我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当地在对村寨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商业开发,不但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条件,也为游客带来更好、更舒适的游玩体验,随着更多游客的到来,苗族的传统民俗文化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西江的“神仙颜值“回头率也会越来越高!附自驾西江千户苗寨游玩攻略目的地:建议导航西江千户苗寨北门停车场停车收费:3元/小时,30元/天封顶门票:年年底前门票有半价优惠,原价90元/人景区观光车交通:20元每人(共四程),单程5元住宿方面:我们选择了位于半山腰的佳佳度假酒店,选择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里离山顶观景台距离近,其次,这家民宿保留了苗寨古建筑风格,我们住的靠窗大床房观看到的景色比起前两次来说更有代入感,当然,这里离寨子的中心大街距离都较近,喜欢热闹的朋友也可以住在寨子的中心大街或者铜鼓坪附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ens.com/jwyxttz/1045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