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接吻鱼 >> 接吻鱼形体特征 >> 千河之省打造渔业资源的诺亚方舟
一说起“江团”——长吻鮠,不少美食爱好者顿时口舌生津,想到鱼中上品、肉质细嫩、新鲜爽口等“舌尖上的感觉”,恨不得马上饱餐一顿。但是食客们可能不知道,“江团”已经是我国的濒危鱼类。不过也可以放心,享有“千河之省”美誉的四川省已经建立了以长吻鮠为保种对象的国家级原种场。
“我们原种场目前是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原种场、国家级良种场,也是全国唯一一家以长吻鮠为保种对象的国家级原种场。”9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崇州市的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场长魏震向记者介绍,长吻鮠长期以来是长江沿线居民的经典菜肴。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过度捕捞等,长吻鮠先后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四川是长吻鮠的主产地,国家从长远布局,在四川设立了长吻鮠原种场。
每年五六月——野生长吻鮠最活跃的时候,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的工作人员就会按照科研指标从长江中捞取野生苗种,送到宜宾市鱼类保护增殖放流站进行为期1年的驯化培育,之后再把经过驯化的育苗送到原种场继续培育和筛选,最后将繁育的长吻鮠进行放流增殖和产业转化。近两年,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向社会提供长吻鮠亲本尾、苗种12万尾,同时开展了32个涉水工程水生生物影响监测,为全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及鱼类资源的恢复做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长吻鮠原种长江采集、内塘驯养、大塘选育的技术路线。目前原种场占地亩,已建成精养亲鱼池、成鱼池及苗种池亩,并引入了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物联网、稻鱼综合种养等新技术、新模式。
魏震表示:“力争到年建成长江上游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包括活体库、组织库、基因库以及综合数据库在内的长江流域鱼类种质资源库,搭建起保护长江上游流域鱼类资源和确保物种延续的‘诺亚方舟。”
四川省复杂多样的水域生态环境孕育出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同等重要。发展川鱼产业是四川构建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按照“你无我有、你有我精”思路,四川名特优水产品产业的发展好于其他省份,长吻鮠就是一个典型。
年,四川有10个品种产量位居全国前五,其中鲶鱼、鮰鱼、长吻鮠、鲑鱼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十二五”以来,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共采集驯养长吻鮠原种5.4万尾,通过示范带动苗种繁育从无到有,现全省繁育苗种2亿尾,销往云南、贵州等十余省市。年全省产量增加吨,年新增养殖效益3亿元,养殖户亩均效益超过3万元,较养殖常规鱼类增加1倍以上。“十三五”期间,在全省贫困地区建设个省级现代水产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渔业的贫困村数量达到个,贫困地区新增池塘养殖面积公顷、新增稻渔综合种养示范面积6.62万公顷,为四川加快现代渔业产业基地建设,完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的科技和创新力量。(记者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