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鱼

2月4日淡水鱼类小瓜虫病及其防治

发布时间:2021/3/23 17:35:00   
北京看皮肤科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22698.html

 小瓜虫病是全球性淡水鱼类普遍流行的一种常见疾病,在我国传统和名优养殖鱼类中时有发生,并易引起大批死亡,造成惨重经济损失。   一、病原   为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寄生于鱼的皮肤、鳍条和鳃等部位。成虫球形,个体较大,大小为0.3~0.8×0.3~0.5毫米,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体上有纵向纤毛线,前端腹面有一近似圆形胞口,并有大、小核,大核呈马蹄形,小核呈球形紧贴在大核上,胞质内散布大量伸缩泡和食物粒。幼虫为长卵形,前尖后钝,后端有一根尾毛,全身分布均匀一致的纤毛。虫体游动活泼,并能随意改变形状。   二、症状   病鱼涉及各龄组的各种淡水鱼和溯河性鱼类,尤以鱼种食害更大。病鱼体表、鳍条及鳃瓣上布满大小1毫米左右白色点状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俗称白点病。重度鱼体头部、躯干、鳍条处粘液明显增多,与虫体混为一体,好像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鳞片脱落,眼球浑浊、发白,表皮发炎腐烂、局部坏死。鳃上大量寄生时,粘液增多,鳃丝端部贫血,鳃小片破坏。病鱼在水中反应迟钝,游动缓慢,不摄食,成群游池边或水面。此病发病期短,常引进暴发性死亡。   三、发病规律   多子小瓜虫适宜繁殖的温度为15~25℃,水温高于25℃时亦有发生,但一般不形成胞囊,28℃以上幼虫易死亡。因此说小瓜虫病具有明显的发病季节,全国各地均可发生,春、秋季及南方初冬季均为发病流行季节,而且对鱼的种类及年龄没有严格选择性,养殖密度大、水质差的鱼塘更容易发生,尤其以流动性差的小水体、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观赏性鱼类为严重。一旦发病,感染率和死亡率均极高。小瓜虫是以胞囊形式繁殖和传播子代的,成熟的小瓜虫脱离鱼体后,分泌出透明而又有弹性的胞囊,并沉入水底或附着在水草与植物碎屑上,然后开始分裂,经8~10次分裂繁殖后,可形成数百上千个幼虫。幼虫在水温15~20℃条件下,再经24小时左右,即可脱离胞囊,在水中游动并侵袭宿主。   四、诊断   根据病鱼症状及发病流行情况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应注意,鱼体表有小白点除小瓜虫病外,还有粘胞子虫病、打粉病等多种病,所以必须用显微镜检查才能确诊。检查方法:取病鱼体表白点或剪下少许鳃丝做成湿片,在低倍镜下若能检出多个具有小瓜虫症状的虫体即可确诊。

  五、防治方法   (一)预防: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以下预防措施缺一不可。   1、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用量视污染程度而定,一般50~80kg/亩。   2、依据养殖条件,合理确定放养密度保持良好的养殖水环境。   3、鱼种入池前要进行消*处理,常用方法:1)用淡水将灭虫灵配成50~60ppm溶液浸泡2小时,或用1%食盐小配成60ppm浸泡1小时;2)用5%食盐水浸洗3~5分钟;3)用浓度20毫克/升福尔马林浸洗5~10分钟。   4、投喂优质饵料,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的体质和抵抗力,即能有效避免小瓜虫病发生和感染。   (二)治疗:小瓜虫病治疗方法很多,应根据病情、鱼种及养殖环境条件的不同科学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1、用0.1毫克/升 亚汞全池遍洒或用2毫克/升 亚汞溶液浸洗病鱼10~30分钟。此药不宜多次使用,一般8小时后及时换水。注意:加洲鲈鱼和胡子鲶鱼对 亚汞敏感,不宜使用;长吻苗种只能浸洗,不能泼洒。   2、用亚 蓝3毫克/升全池遍洒,每隔3~4天泼洒1次,连用3次。   3、用2毫克/升的瓜虫净(先将药品煎熬2小时)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用2天。   4、用0.3~0.4毫克/升孔雀石绿浸洗发病稚鱼2小时(水温13~14℃),隔天1次,连用3次。   5、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用3次。   6、用生姜和辣椒混合剂全池泼洒。每平方米水面(水深1米)用辣椒粉0.38克、鲜生姜0.75克(或干姜片0.15克)加水15克,煮沸半小时后取药汁兑水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用3天。   7、用乳剂杀虫灵0.35~0.45毫克/升全池泼洒,或用7.5~8.0毫克/升浓度该乳剂浸洗病鱼体30分钟。   8、有条件时,可将水温升高至26℃以上,保持4~7天,可使虫体从鱼体上脱落,然后转池饲养,对原池进行彻底消*。   9、内服克虫王颗粒饲料,每天1次,连喂5天(一个疗程)疗效明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ens.com/jwyxttz/968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