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接吻鱼 >> 接吻鱼分布范围 >> 难道评委是一个最低级的职业吗华语娱乐聚
活久见,乐评人把参赛歌手怼到退出舞台——
说的就是乐评圈著名“键盘侠”丁太升和李希侃。
昨晚李希侃和朱星杰在《天赐的声音2》中演唱了一首RAP版《保护色》,丁太升听完后当场质疑二人的表演近乎假唱,完全不尊重舞台:
犀利点评完毕后,丁太升还内涵了一下如今的行业现象,认为歌手在舞台全开麦根本不是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不用动不动就被粉丝吹捧上热搜。
话说回来,最近这段时间乐评人屡屡上热搜。
前阵子孟美岐被质疑不够格给周传雄当导师:
虽然事后孟美岐方表明自己在节目中的身份并不是导师,但显然还不足以平息大众的怒火:
其实这场舆论针对的并不是孟美岐,而是事件背后的现象: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音乐节目的评委不再需要门槛了?什么时候开始,评委说话不能服众了?
这些年音乐节目里没少闹出一些让人内心默默打问号的离谱场面,比如“乐评圈第一键盘侠”丁太升。
上周五在《天赐的声音2》里,何洁和苏醒重聚同台唱了一首《太阳》,他俩唱完台下反应其实都还不错。
但是丁太升一开口,火药味噌噌往上冒。
他用了“遗憾”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看完舞台的感受,换做一般歌手可能也就虚心接受了,偏偏遇到了直脾气的何洁,何洁立马皱着眉头跟了一句“好遗憾?有多遗憾?”
丁太升估计也没料到何洁会当众呛声,刚回复完何洁的音准有瑕疵之后,又被何洁的一句“现场演绎最大的魅力就是有瑕疵”给怼了回去。
一旁的苏醒早就尴尬到用脚趾抠出了三室一厅,丁太升也足足沉默了六秒才接过何洁的话,但他回复的不再是歌曲本身,而是谈到了何洁结婚生子的私事,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说何洁错过了自己身为歌手的黄金时期。
这个话题瞬间戳中了何洁的痛点,她立马回怼自己只是在正确的时间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何洁的话说得完全没毛病,倒是丁太升的点评挺令人窒息的,歌曲方面说不过何洁,立马转移话题到何洁的私事上,这就是专业乐评人的素养?
就像网友指出的那样,站在乐评人的立场上,丁太升的点评实难服众。
上期节目里,丁太升也以同样的方式直接怼哭了VAVA。
VAVA和BY2唱了一首《笑纳》,丁太升先是直接指出BY2唱功差,然后又把矛头指向VAVA,说她无论音色、音质、歌词方面都不够格做一个嘻哈歌手。
VAVA当场拿出“哈人”姿态反问:你对嘻哈很了解是吧?那你来示范一下
丁太升两手一摊:对不起我不会。
VAVA也很迷惑:那你不会你是在教我做事?
几个回合后,乐评人开始抱团声援丁太升,但基本都是对VAVA本人的攻击,没有一个人真正从RAP的角度出发点评歌曲本身。
乐评人可以抱团,嘻哈歌手也可以,节目过后越来越多的rapper加入了这场混战:
据不完全统计,丁太升的战绩都有——
怼哭萨顶顶,说她的歌矫揉造作:
节目外还不忘持续输出火力,说自己就是不喜欢萨顶顶:
怼李荣浩的新歌是“猪食”,说这样的歌也就猪愿意听,本尊也被炸出来回应:
刘维参加完《乐队的夏天》以后,丁太升人身攻击刘维是“烂综艺咖”,被刘维好友李佳航站出来回怼其“乐评混子”:
常年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丁太升,曾经站在乐评人的立场上做过这样的表述:“我想让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音乐是好的音乐,什么样的音乐是不好的,它不好在哪儿。”“我的工作有价值,在于它影响了更多的年轻人的音乐审美。”
我查了下丁太升的履历,他曾经是摩登天空企宣总监,也出过三首单曲,我很难说他在乐理知识、音乐流派以及商业角度层面没有发言权,但是就他最近推出的那首RAP《黑刀style》来说,可能是我欣赏力不够,恕我直言真的很难听。
不怕死的可以听一下。
黑刀Style丁太升
不得不再次搬出VAVA的金句:所以,你现在在教我做事吗?
不光是丁太升,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近年来随着不少乐评人入驻音乐综艺,观众都开始质疑起了国内乐评人的专业素养以及言论的客观性。
最近因为《浪姐2》翻红的阿兰,前两年在《中歌会》里被一位名叫贺有柱贺冰新的老师打了低分,理由是觉得阿兰的高音“没有柱”,我翻译一下就是说阿兰的高音上不去:
这位有柱老师,啊不是贺老师大概是忘记了阿兰当年就是凭借高音走红的……
贺老师不仅觉得阿兰高音不行,她甚至觉得顺子唱歌不行。
也是同一档节目,出道二十多年的顺子唱了自己的成名曲《回家》,贺老师点评顺子的声音没有和节奏吻合,贺老师倒没有像丁太升那样当场说空话,而是认认真真教顺子做事——亲自示范应该如何唱《回家》。
面对老师的示范,顺子傻眼:“这是美声啊,老师。”但是贺老师还是一意孤行地认为这不是美声,自己唱的就是对的。
讲真,顺子的《回家》被贺老师唱成了《回娘家》我暂且忍了,她还在节目里说自己喜欢周杰伦的作品,但不喜欢周杰伦唱的歌,难道你是周杰伦的影迷?
满头问号下,我又开始陷入了自我的鉴赏力质疑……
毕竟这位贺老师明面上的头衔还是很大的:
据说她独创的“贺式教学法”突破了国内流行音乐演唱教学的瓶颈,教过的学生都有如下几位:
等等,敢情贺老师的高徒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歌手啊?就连李玉刚这种在她担任《星光大道》评委时出道的歌手,都能被她算进自己的战绩中,就……
包括手握大批流量爱豆的乐华老总杜华,普通话都说不利索还能频频在节目里输出各种烫嘴点评:
在《浪姐2》里向阿兰和安又琪提出为什么越混越差的质疑,难道当年签下她俩的是杜华的分身吗?点评容祖儿时的操作也一样迷惑,打高分的理由竟然是觉得她和自家艺人吴宣仪长得像。
杜华,真·艺人招黑第一人。
大众有理由怀疑,流量为王的时代下,乐评人是否不再需要“持证上岗”,只要带动综艺效果,人人都能当上评委了。
并且,随着这几年音乐综艺类型更加广泛,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节目对乐评人的需求也从赞美转化成了畅所欲言的话题性观点。
当下绝大部分的音乐节目,娱乐性早已大过于音乐性,我们能够接受一个作品有不同的声音,但是对于竞演类的音乐节目来说,我们需要乐评人尽可能客观公正的用专业能力去点评,来增加节目的专业性和比赛的公正性。
然而如今的乐评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的点评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审美,甚至上升到对音乐人的人身攻击,这样和网络上的键盘侠又有什么分别?
比如《乐队的夏天》里,作为专业乐评的乐评人们遭到了大众铺天盖地的质疑,因为他们总能跟大众给出相反的意见。
痛仰乐队改编了一首《我愿意》,收获了超级乐迷和网友的一众好评,但是专业乐评却不这么认为。轻松调频DJ李源认为痛仰乐队的《我愿意》“多少有点松散”,Vice中国主编刘阳子则认为这首歌给他的直观感受是“很无聊”。
海龟先生和薛凯琪演唱的《咿呀呀》同样也是这个情况,丁太升认为海龟先生在这首曲目的表演中“为了迁就合作者而牺牲了太多属于乐队的气质和光芒”,刘阳子则点评海龟先生“你要知道你自己是谁”:
这群专业乐迷到底够专业吗?
以刘阳子为例,他是《vice》杂志的主编,根据简介来看乐评只是他的爱好。
我们不评判他身为乐评人的专业能力到底怎么样,但是就节目里的点评而言,完全看不出这些人专业在哪儿,只会扯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来掩盖自己的偏见和专业知识的匮乏。尤其是点评痛仰乐队的时候,强制要求别人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并且为了目的故意打差评,这是道德绑架和个人偏见。
现在各档选秀节目台下的大椅子上坐的人,根本谈不上有专业背景,要不是诸如《奇葩说》走出来的综艺咖,要不是所谓的行业大佬,要不是各种媒体的从业人员,有电影自媒体人、有女性自媒体人,甚至还有搞笑博主,艺术修养让人迷惑。
既然身负引领大众审美的责任,当然也用不着和大众保持步伐一致,但是指手画脚的同时,专业性在哪里?
这让我想到了当年的快男快女评委柯以敏,其实她身为音乐人的起点非常高。9岁就到伦敦学习音乐,长大后又进了英国皇家学院,出过专辑也拿到奖项,按理来说,她是绝对有资格做评审的,但她的问题就是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观众和选手都没办法感受到她作为一个评委该有的素养和尊重。
现场骂选手“滚”、分分钟教选手做人,每个肢体语言都让人浑身不舒服。
评委的专业素养节节败退,不变的是,他们永远都会为了追求效果故意制造话题。
这个现象也折射出了另外一个行业问题:真正有能力的人越来越不愿意坐在镜头前指点江山,反而是一些“半吊子”频频凑数借壳作秀。
放眼当下竞演类综艺市场,尤其是音乐节目,来来去去都是一些相同的评委,不光观众审美疲劳,就连评委自己也厌倦了重复的生活。所以刘欢去了《歌手》比赛拿了冠军,当了7季《中国好声音》评审的那英,转头就跑去《浪姐2》当选手了。
但那英在《浪姐2》中面对的都是怎样的评委呢?
是捧出一届届“没有最糊只有更糊”的“糊团团长”杜华,是让谢霆锋代表作只有和王菲的恋情、让阿娇因“y照门”反噬到现在还有阴影、让容祖儿在内地怎么也红不起来、一直给陈伟霆扯后腿的霍汶希。
真是应了郑希怡的那句名言,“还要被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人,去评审我自己。”
也许会有人用饭圈思维去看待评审圈,说一些“点评冰箱需要学会制冷”之类的迷惑发言。对于观众来说,点评一个冰箱的好坏当然不需要自身兼备制冷机制。问题是,这些人既然已经坐上了评审的位子,那么他们是不是应该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尽可能客观地去评判音乐本身,比如技术、制作、演唱,有理有据指出好在哪里,差又在哪里。就像修冰箱一样,可以不知道如何制冷,至少得知道冰箱原理才能把冰箱修好吧?
希望所有的竞演节目和评审都能真正明白观众看节目的初心是什么,我们享受的是艺术氛围,而不是鱼目混杂的综艺效果。
倘若观众都是奔着猎奇心态去的,与其高高在上装老师,倒不如像郑爽在《追光吧哥哥》里面一样,把自己摆在粉丝的视角去点评不是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