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接吻鱼 >> 接吻鱼鉴别方法 >>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文
慕亭衣
万物都有一扇门,而且每扇门的钥匙应该都不同。但是,却有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任意一扇门,它就是“理想”,远大的理想就是开启万物的钥匙。
理想,是一个人生活的希望,追求的目标,灵*的家园,一个人只有有了理想,才会有奋斗的目标,生活也才会充满情趣和多姿多彩。
理想,它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有如航标灯,有如黑夜中的星光一样重要,它带给了人生活的希望,照亮了一个人前进的路途。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李白曾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的这句诗曾激励我走向困难,战胜困难。同样若是你也正在困境中,我希望这句诗能带给你力量。
接下来分享4首关于理想、追梦、志向的诗词,希望能给你带来感悟。
《水调歌头·焦山》
宋·吴潜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
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
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
唯有汀边鸥鹭,不管 兴废,一抹度青霄。
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镇江城像铁瓮一样,金山焦山隔江相对。万里长江向东流去,风吹浪涛。天边孤云来来去去,水边孤帆来来往往,水天相接,一片浩然景象远处峰峦忽明忽暗,如此美好的图画却难以描绘。
隋灭陈,宋与魏又隔江相望。在历史长空中,回想历史人物已神游物外了。只要水草边的鸥鹭,不管人世变迁,都在天空中翻飞。还争取什么呢,还是辞世归隐为好。
宋理宗嘉熙二、三年间,吴潜任镇江知府时所作。
那会儿,镇江风景壮丽,地处吴头楚尾、南北要冲,自古即兵家争雄之所,也是文人墨客会聚之区。
这里的古迹和流传的佳话很多,形成了特殊的历史文化氛围,文人到此,无不受到强烈感发。该词就是吴潜在此环境下创作的。
望着景色,抒发情怀,词人吴潜通过描写金山、焦山东西相对的壮观之势来渲染出一派磅礴之势。描写夹在金山、焦山之间的江水:万里江流从东边滚滚而来,伴着晨风,卷起惊涛骇浪。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词人从历史的角度,由近到远,写镇江古城的攻守征战,突显镇江古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词人对古来枭雄无限神往,期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一展宏图,可现实中却不是这样。词人满腹诗书,却官小权微,难受重用,大有怀才不遇之感,于是他不得不开解自己。
词人艳羡江边鸥鹭能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翔,越飞越高,直飞到青霄直上,不管 兴废。
但现实总归还是要面对,在结尾两句中由艳羡鸥鹭更进一步,词人想象自己能与鸥鹭同命,可以飞上天空,离开纷繁复杂的尘世,从侧面表现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壮志难酬的忧闷。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宋·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
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徙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
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
欲吊沈累无所,但有鱼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张孝祥平生多次经过岳阳楼,根据词中的行向与时节,此首应作于公元年暮春(史料记载为乾道五年三月下旬)。
是年,孝祥请祠侍亲获准后,离开荆州(今湖北江陵),乘舟沿江东归。当时曾写《喜归作》诗:“湖海扁舟去,江淮到处家。”
归途中,阻风石首,滞留三日。同行诸公都填了词,他亦用其韵作《浣溪沙》词,有“拟看岳阳楼上月,不禁石首岸头风”云云。这些都与此词的内容相吻合。
这首词写途中登临的感受,语悲切。上片写登楼所见之景象,下片抒发吊古伤今的情怀。吊古是明写,伤感则见于言外。
词人不是空泛地抒写古今人事兴衰的感慨,而是从眼前“日落君山”的景物铺写,联想到屈原的 治遭遇和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勾引起敬吊之情。
“哀此写离忧”,表现出作者怀才见弃的幽怨,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贺新郎·西湖》
宋·文及翁
一勺西湖水。
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
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
更不复、新亭堕泪。
簇乐红妆摇画艇,问中流、击楫谁人是。
千古恨,几时洗。
(花世界一作:花石尽)余生自负澄清志。
更有谁、翻溪未遇,传岩未起。
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
便都道、江神堪恃。
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
天下事,可知矣。
眼前一湾湖水,似乎只有一勺那么大,而目渡江以来,这里就成了君臣上下的偏安之地,在此整日歌舞沉醉,竟然已有百年,回头眺望古都,那洛阳的花市已化为灰烬,京都汴梁的宫殿已经是淹没在渺渺烟雾中的黍离之地。
南渡以后,已经没有人再去记挂往日的故地,时间久了,连那些空发感叹的人也没有了。西湖上一片笙管笛箫之声,那精美的船只上仕女杂坐,笑声不断,歌舞不绝。
而那像祖逖一样誓将中流击楫、收复中原的人却又在哪里呢?故土沉沦、帝王被掳之千古恨事,什么时候才能得到雪洗呢?
我像那个范滂一样,生平怀着收复失地、再振国威的雄心壮志,一心想要澄清中原,然而却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如同那未遇到文王的姜尚,没被高宗举用的傅说。现在国事要依靠什么来支撑呢?
这长江不过是只有一衣带宽而已,那些君王臣子却都说有此天险大可以安然无忧。
那些士大夫们依然不问国事,我原本想要和他们议论时局、商讨国事,他们却学林逋隐居观梅,忘怀国事,寄情于山水,并以此相标榜。如此情状,天下大势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饮马长城窟行》
唐·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 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 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这四首诗词,有的表达了家国情怀,胸中有大志,却无处施展。有的表达了怀才不遇,只好寄托于山水。其实不管是哪种,字里行间都透着作者不得志的遗憾。
理想宛若空谷幽兰,任凭一缕芳香醉了许多豪肠,理想就如一轮明月,在和黑暗夜里,永远散发着微光,指引多少迷失的异乡之客。
就算你经历无数次的创伤,可心里的那盏灯不灭,睡一觉,醒来,还是能振奋不已的。
朋友,无论如何,理想要坚持,万一哪天就实现了呢。
当然,如果你也喜欢诗词,想从诗词里找寻某一种力量,支撑自己,欢迎你加入我的行列。
#理想#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