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接吻鱼 >> 接吻鱼饲养方法 >> ldquo打工人rdquo梗爆火
本文约字
阅读需要
8min
—
文孙不顾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早安,打工人。
“累吗?累就对了。早安,打工人!”最近“打工人”这个词火了,各种关于“打工人”的段子和表情包在网上疯狂流传,甚至连朋友之间聊天,可能都会先问候一句,“你好,打工人!”
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田里种地的农民,甚至是坐在办公室“”的白领,都可以自称“打工人”,这里的“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其实在古诗词中也有不少描写“打工人”的诗词。
宋代张俞写有一首《蚕妇》,相当出名: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
蚕妇为什么痛哭流泪呢?是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而像她一样的下层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美丽的丝绸衣服的。
无独有偶,唐代杜荀鹤有一首类似的《蚕妇》诗: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翻译过来大概意思就是,我的脸上没有一点光泽,面 肌瘦,哪里知道人世间的什么荣华富贵。年年都说我养蚕辛苦,可为什么我身上穿的是苎麻做的衣服?
为什么呢?秦韬玉在他的《贫女》诗中给出了答案,因为贫穷——
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此诗以“贫女”为题,直接点出了女主人公“打工”的原由——穷。即使针线活做得好,技艺高超,做出的精美华服,也只能穿在别人身上。
这种“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悲哀,现在已经成诸多“打工人”共同的感慨。
一些做小生意的小商贩和从事手工生产行业的“打工人”也有自己的苦楚与辛酸: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 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水夫谣
唐·王建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王建的这首诗通过一个纤夫的内心独白,写出了拖船工作的辛苦,“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纤夫的全部财产只有一间茅屋,本不值得留恋,可故乡却又舍不得离开。即使逃离水乡,他们的处境也不会好到哪去。
正如那些困守家乡的“打工人”,为了生活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工作既是生计的来源,却又是束缚自己的桎梏。生活总是两难。
陶者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烧瓦工人挖光门前的土来烧瓦,但自家房屋上却没有一片瓦。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广厦。
整个城市高楼林立,那么多的楼房,却没有一间是属于自己的。对于所有“打工人”来说,通过打工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可能就是此生 的奢望,也是 的奋斗动力。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打工”都是辛酸艰难的,在工作中如果能一起唱唱歌倒也不错。
李白在《秋浦歌》中就描绘了一个较为轻松愉快的“打工画面”: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炉火熊熊燃烧,广袤的天地被照得通红,柴烟中红星四溅。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锤子敲击,汗流浃背,冶金工人高亢的歌声,伴随着明亮的炉火和似箭飞射的火星,在明月照耀的夜里,显得那么生动活泼,整首诗充满着轻松愉快的意味。可见打工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还是很nice的。
在诸多描写劳动人民的古诗词中,反映农民辛勤劳作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现在很多人向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想回农村种地,但其实,古代农民种田浸透着许多辛酸汗水: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 。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农民生活少有清闲,到了农忙时节就更加繁忙辛苦。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全家老小齐上阵。面朝 土背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农人们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其实不是忘记了炎热,而是顾不上炎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其实如果仅仅是辛苦也就罢了,古代农民还要肩负着繁重的苛捐杂税,宋代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组诗中就有这么一首:
采菱辛苦废犁鉏,血指流丹*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没有力量买得田地耕种,姑且种些菱角吧。可是不曾料到,近来水上也开始收租了!两句诗把封建剥削的无孔不入揭露得至为深刻。
士农工商,渔樵耕读。古代农民为了谋生,除了种地,还会选择捕鱼——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味道鲜美的鲈鱼,却不知道打鱼人为了捕鱼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险与艰辛。
选择砍柴——
樵夫行
宋·徐侨
晨征已输行者早,纷来敛避樵夫道。
樵夫辛苦刈樵归,昏莫结束更起炊。
夜半出门星月暗,崎岖露草寒濡衣。
入市博得升合粮,归来分与妻儿尝。
依前剥剥上山去,不住朝朝莫莫忙。
樵夫樵夫休懊恼,世路艰难勤亦好。
蝗虫四起米价高,怜汝饥劳我未饱。
我苦闲愁雪满颠,烹葵煮藜过年年。
半夜就出门砍柴,露珠打湿了衣服,把柴火担去集市上出售,也只能换得勉强糊口。如今又闹蝗灾,米价又涨了许多,辛苦一天也吃不饱肚子,只能煮些野菜艰难维生。
选择养蜂——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首诗表面是写蜜蜂的,但是借物喻人之意却溢于言表——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这分明是一首歌颂蜜蜂奉献精神诗,却令无数“打工人”听之落泪,奉献一生,辛苦一场,到头来却是为谁奔忙?
古往今来,各行各业的“打工人”都有自己的艰难与辛酸。打工,因为别无选择;努力打工,因为想要更好的生活。
“打工人”不仅是成年人情绪的宣泄,更是自我解嘲式的鼓励,它不丧不被动,用进取的姿态抵抗生活的艰难,用乐观的心态期待美好的明天。为生活奋斗,为梦想奔波。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早安,打工人。
-END-
责编邓茜编辑
毛新雯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新语文” 稿件。
可发布于“读者·新语文”旗下各大媒体平台,版权及解释权归“读者·新语文”所有。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授权只针对“读者·新语文”原创文字内容。涉及非原创内容、图片、音视频等第三方合法权利的授权,请自行联系相关权利方单独授权。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原创稿件凡经“读者·新语文”使用,即视作作者同意授予信息网络传播权,“读者·新语文”将有权在系列媒体平台上使用,本平台所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使用方式的稿酬。
感谢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ens.com/jwysyff/96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