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接吻鱼 >> 接吻鱼形体特征 >> 拆书帮书中花园带你赏花品茶撸猫
全国17家出版机构联合推荐,邀您踏入这座藏在书里的静谧花园,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享受片刻的安逸~
1
作者:卡西亚·波比
贝页
-8
花花世界,从来都不只有鸳鸯蝴蝶。
一本芳香四溢的花之书,绽放16朵花:
从《欲望都市》中康乃馨的意义到切尔诺贝利清理工作中向日葵的使用,从亨利八世在爱尔兰禁止藏红花染料到现代主义对玫瑰的再发明,这是一场集结神话、宗教、文学、历史、博物、绘画的关于花朵的艺术盛宴,探索春夏秋冬四季16种花几个世纪以来的:花情、花事与花史。
作者以长长的“花茎”般的思维触角,穿越古希腊神话、维多利亚园艺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花卉艺术到近现代园林小径,探索四季16种花在人类文明中的崛起与衰败;传情与表意;演绎与更迭。
2
作者:安格斯·海兰/肯德拉·威尔逊
浦睿文化
-6
艺术是花,生命是绿叶。——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
乍看之下,花卉绘画与花朵的寿命一样,转瞬即逝。在尺寸上,这一门类倾向于实际大小,一束花描绘得如小型肖像般亲近,不具风景画那般的宏伟。然而,它们与艺术家们有着不解之缘:因肖像画而受封的威廉·尼科尔森,如今被视作一位出色的花卉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在《康乃馨,百合,百合,月季》之前未曾留意过月季,但这幅画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且成了他最喜爱的作品。
《名画中的花》是一场花瓣盛宴,是一本标本花谱,超越了时间的界限。本书精选60余位作家的百余幅作品,汇集了不同风格的花卉艺术,穿插在其间的还有诙谐的短文,讲述画作和艺术家背后的逸闻趣事。
3
作者:王中旭
浦睿文化上海书画出版社
-1
本书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院王中旭先生在策展“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之后,对该展览所展作品作撰写的书稿。
稿中按时代与风格依次分为:花之容、花之格、花之情、花之瑞四部分,通过图像与文字,阐述花木画自唐代发展至宋代,再至元明清的发展历程,包含了石刻线描、壁画、卷轴画诸多形式,展现了一幅花木画发展的图像史。
同时,作者以“寓兴”为题,也只在点出中国花木画中特有的诗意,即画家以花为寄托,赋予一定的含义。书稿环环紧扣主题,使得每一时代每一画家对花木诗意的寄托得以体现。
4
作者:曾孝濂
读库
-5
云南,全球生物多样性集聚区和物种基因库,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美誉。
《云南花鸟》共两卷,收录曾孝濂先生花类、鸟类生物画各百余幅,既是云南的,更是中国的。
本书是大自然的 写照,是美与生命的崇高礼赞。正如梭罗所说,“大自然经得起最细致的观察”。
5
作者:GardenStory编辑部凤凰空间
-5
本书按照月份分为12个章节,涵盖了每月易栽植物推荐、植物养护、庭院景观设计、植物配色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本书还加入了培育、装饰、料理三个主题,希望大家将园艺活动的成果从户外带入室内,过上花草为伴的诗意生活。
每章开篇部分推荐了花期为当月的十多种植物,主要介绍了植物的花期、栽培方式、科属等基本信息;随后的部分按步骤详细讲解了每月需要进行的园艺活动:如换盆、翻土、堆肥的技巧或者庭院景观设计和植物搭配的小妙招;第三节以某一类代表性植物的培育要点为主要内容,例如香草类植物的栽培和养护、球根类植物的培育技巧等;第四节教读者如何将植物运用到生活中,如各式花卉的插花花束制作、香料助眠枕的缝制等;第五节内容,编者希望读者在劳动之余也能有口福之享,于是介绍了多种可以用自家庭院植物制作的菜肴或茶饮。
本书结尾处,编者贴心总结了园艺生活月历可以帮助大家合理有序地开展园艺活动。
6
作者:锦鱼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6
城市的繁忙生活让我们渴望与大自然接触,享受植物世界的宁静时光。在城市中想要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绿荫地实属不易,而天台或阳台就是可以利用起来的空间,我们可以把天台或阳台打造成既美观又能提供食材的种植园。
无论是天台还是阳台,要打造成种植园的 步是给空间做规划,了解空间的方位朝向与光照环境。与开阔的地面种植不一样,你的种植空间可能会被四周的建筑物遮挡,会受光照条件影响,因此要结合实际环境来决定植物的种植位置与种植植物的种类。
本书详细介绍了搭建天台(阳台)种植园的方法,种植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植物的选择、园艺工具的介绍、种植容器的选择、土壤的科普知识、肥料的选择等),植物的搭配与布局,播种方式和育苗方法,15种常见蔬果的详细种植方法,科学多样的种植管理方法(包括果蔬修剪、盆栽修根、繁殖方法、造型方法、交税方法、病虫害处理等),并展示了作者自建天台种植园的过程。
随书附赠亲子园艺手册《和孩子一起种植》,带孩子体验种植的乐趣,给孩子温情的劳动教育。
7
作者:阿兰·巴哈东联合低音
-10
法国凡尔赛宫大花园首席园艺师经典之作,有心跳,有灵*,是造园,也是造世界。
没有花园,我们的城市只不过是宿舍式住宅而已。
获得法国大使馆傅雷出版计划资助。
园艺作家蔡丸子推荐。
8
作者:铃村和成新华先锋
-1
村上春树爱猫,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以说,没有人比村上春树更了解猫,也没有哪种动物像猫这样了解村上春树。本书以此为契机,对村上春树的作品进行分析重组,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村上春树猫”的世界。
全书从生活到文学,不仅对猫的特点和习性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画,而且对村上作品中的猫进行深入挖掘,提出了“猫派”“黑猫宅急便”“猫化”等新概念。无论是否读过村上春树,本书都将带给读者前所未有的暖心体验。
9
作者:丰子恺等长江新世纪
-6
历代文人描写过的动物中,猫是最常见的。
文人与猫或多或少有着相似之处——猫,独立,落落寡合,带着少许清高的姿态,而文人恰恰也大多不愿阿附,偏爱坦荡的心境。
本书《文人与猫》便采撷丰子恺、老舍、鲁迅、季羡林、钱钟书、梁实秋、冰心等十几位文学大师的所作关于猫的美文。大师风采或孤直或温和,你我不理解的,猫都懂得。
文人爱猫,甚于其他许多动物,他们与猫心心相通,甚至有共通的灵*,不分彼此。丰子恺宠溺它的“白象”和“阿咪”,为其作文、作画;梁秋实为它的“白猫王子”纪录成长日记;胡适借家猫“狮子”作诗悼念挚友徐志摩……
当然也有仇猫的鲁迅等文人,认为猫生得“一副媚态”,还具有“幸灾乐祸”的脾性。
最最重要的是,猫一眼就知道你喜欢它,还是不喜欢它,但它一点也不在乎。
10
作者:马克·吐温等中图网
-1
《一只猫的生活与哲学观》由巴尔扎克、马克·吐温等16位作家的16个关于猫的故事构成,它们是 的猫咪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具有 的特色,爱猫人士不可错过:
巴尔扎克的《一只英国猫的苦难》用一只猫将英国式的体面尽情嘲弄了一番;爱伦·坡的《黑猫》将猫咪塑造成惩罚罪恶的复仇者;丹纳的《一只猫的生活与哲学观》以猫的视角看待世界,讲述它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及其对万事万物的思索;海伦的《猫咪来信》是以猫咪的口吻给出门旅游的小主人写的一组温暖可爱的信;华纳的《卡尔文》堪称世上最棒的猫咪传记;马克·吐温的《迪克·贝克的猫》深得美国总统罗斯福喜爱;赫德逊《一只友好的老鼠》是所有描绘猫咪和天敌交好的故事里 的一篇;布莱克伍德的《精神入侵》是关于猫的灵异故事的经典之作……把它们集中在一起,意在推翻程式化忠犬故事的垄断,为猫咪重建在小说史上被埋没的一席之地。
搜集这16篇各时期作家的猫故事,只为迎合同好口味,满足爱猫人的拳拳爱猫心。
11
作者:厨花君/陈丽漓江出版社
-3
这是国内 本系统讲述玫瑰历史、文化、产业知识的科普读物。让我们跟随作者,在图文并茂的叙述中了解“真正的玫瑰”的内涵、起源和发展过程;从和田到霍城,去探访丝绸之路上的玫瑰重镇,去玫瑰谷朝圣;从格拉斯到云南,邂逅各种玫瑰花田,了解玫瑰精油、香水制作流程;从平阴到苦水,感受中国玫瑰的四季,探索玫瑰种植的产业化路径。
12
作者:马俊江乐府文化
-5
从《诗经》到鲁迅,中国人为什么独爱草木?博物学者马俊江读草释草,重现中国人藏在小草里的精神家园。
作者生长于北地,大学毕业后到了江南小城金华教书,江南生长的草木,在作者看来处处是生命的奇迹,从此开始认真观察草木,开始认真书写草木。这些草木不仅仅属于自然,是自然之物,它们生长在大地上,也生长在人类文化史里。漫长的岁月中,一棵草和人建立起了情感联系,一棵树也经历着人世变迁。
作者在《诗经》、药典和农书里上下求索寻找资料,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给读者讲述草木在人世的经历和故事。而这些故事不仅只是故事,故事里有的是我们祖先曾有的生活。那种生活和草木有关,也和一种美好的生命方式有关。
13
作者:凉月满天万卷出版公司
-8
本书从流传于世的美妙诗词中,拣择吟咏花草植物的诗文篇章,通过对诗文篇章的吟咏与解读,结合作者多年乡野小镇生活时仰观流云,俯察流朱行碧的所闻所见所思,以流离飘荡、清凉蕴藉的语调,尽显从历史长河中生长至今、岁枯岁荣的草木生命的香气,使读者可以重拾对花草树木、诗词歌赋的兴致。
在纷纷扰扰的岁月里,读此书,可得一时静气,享片刻安谧。
14
作者:傅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
本书是关于乡野草木主题的散文集。每一种草木在作者的生命体验中都如同一首古老的民谣,歌唱着动人的生命之歌。
作者赤诚地讲述南方植物的气韵和神性品格,通过细腻的笔触挖掘草木植物与人之间的故事、人的生命体验及精神寄托,反映个体对生存意义的反思,对生命永恒困境的悲悯。在作者热忱、谦卑的真诚书写中,每个生命都是一个苍茫的世界,都有一部纷繁的心灵历史。
这些“古老的民谣”不仅是作者生活时代的缩影,也是广大农民淳朴生活的缩影。这些散文既是洗尽铅华的生活范本,又展现了清朗圣洁的植物美学。
15
作者:冈仓天心太宰治吉川英治等湖南文艺出版社
-4
琐事之中见伟大。日本茶道源自中国,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融为一体,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陶艺家、美食家北大路鲁山人曾将茶道比为“审美的综合大学”。
本书作为了解日本茶道的一扇窗口,收录有冈仓天心的《茶之书》,以及太宰治、吉川英治、小川未明等作家与茶有关的经历或故事,共同展现茶在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的地位。生活是艺术的基础,而茶道便是崇拜日常生活中琐碎之美好的仪式。
16
作者:周朝晖文化发展出版社
-4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唐宋时期的寺庙禅院。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奈良、平安时代,茶叶经由遣唐使和留学僧传入日本,有宋一代,高度美学化的饮茶风习再由渡宋僧带回日本并被全面吸收改造,成为一种超越茶的植物学、农艺学、饮食学领域,进入一种形而上的“道”的层面,不仅是一种追求“和敬清寂”的灵修仪典,也是一门融建筑、造园、书画、插花、饮馔、陶艺、插花为一炉,融日常生活与审美体验为一体的艺术宗教——日本茶道。
17
作者:冈仓天心领读文化
-3
《茶之书》是冈仓天心的名作,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等多种译本,并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为冈仓天心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他考察茶道之种种,如历史、流派、茶室、插花等等,对茶道的艺术与精神做了鉴赏,并借此阐述自己对东洋美学之理念与思索。
作者文笔清雅隽永,蕴藏文人气息,带领读者一窥日本古典美学的世界,呈现出东方不同文化传统的心绪。
(来源:湖南文艺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ens.com/jwyxttz/10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