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鱼

吴中仙话珍闻系列之烟波缥缈处,ldq

发布时间:2021/4/8 20:03:54   

“太湖三白”

水养山,山藏珍,水聚湖,湖有鲜。八百里太湖,烟波浩渺,滋养万物。湖中鱼虾丰盛,孕育无数珍宝,其中以白鱼、白虾、银鱼三味闻名于世,由于它们均呈白色,色泽白润,因而称为“太湖三白”。

刚出锅的太湖三白看起来就好像是一道颜色淡雅简单极具韵味的画,吃到嘴里,能非常明显的感受到三种食材的鲜味。

清蒸三白

白鱼

白鱼是太湖地区名贵的经济鱼类,它与松江鲈鱼、 河鲤鱼、松花江鲑鱼并誉为中国的“四大名鱼”,清《太湖备考》记载“太湖白鱼实冠天下”。白鱼体型扁长,通体细鳞,银光闪烁。因其嘴微微上翘,苏州民间称之为翘嘴白鱼。

↑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太湖备考·卷六》→

隋唐时期白鱼已作为贡品上贡皇庭。南宋范成大《吴郡志》载“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隋时入贡洛阳。吴人以芒种日谓之入霉,梅后十五日谓之入时。白鱼至是盛出。谓之时里白”。白鱼大多在太湖敞水域中生长,以小鱼虾为食,是太湖自繁殖鱼类。

清蒸白鱼

红烧白鱼

白鱼鳞下脂肪多,肉质细嫩鲜美,有清炖、红烧、腌渍、熏烤等制法。清蒸白鱼是吴中传统名菜,其肉色白如玉,细嫩可口,若蘸以食醋,其味酷似蟹肉,鲜美无比。

白虾

太湖白虾,俗称“水晶虾”,其壳极薄,通体透明,晶莹如玉,略见棕色斑纹,头有须,胸有爪,两眼突出,尾成叉形。清《太湖备考》上有“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的记载。我国民间久有“死虾泛红”之说,太湖白虾却不然,烧熟也不变红,浑身依然白色。

白虾营养相当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钙、磷、铁和维生素A等多种营养成分,是吴中人喜爱的水产品。白虾加工成虾干能久贮,食用方便。晒干后去皮,即成虾米,其下脚又是制作美味虾子酱油的优质原料。白虾的吃法很多,名目繁多,各有特色,盐水白虾、碧螺虾仁等皆久享盛名。

碧螺虾仁

盐水白虾

不管虾汤或者清炒,三个词来形容就是“壳软、肉嫩、味鲜”。美味面前直接用手提起虾须,就可以拎起一大串,放入自己的碟中,慢慢品嚼,美的享受。

醉虾

吴中 有特色的就是醉虾。先将虾洗净,用剪刀剪去所有虾须、虾脚,然后用大量净水冲洗干净备用;准备一个带盖子的容器,将活虾放入,倒入 酒没过虾的身体,盖上盖子将虾浸泡20分钟;将生抽,醋,麻油,葱白,姜末调成汁, 再加入一勺腐乳汁增加香味;醉好的虾非常鲜嫩,直接从酒中取出,醮取做好的调料食用即可。

银鱼

银鱼体长略圆,长二寸余,形如玉簪,柔似无肠无骨,又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名银鱼。唐杜甫诗中的“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中的“二寸鱼”就是银鱼。北宋诗人张先写下“春后银鱼霜下鲈,远人曾到合思吴”的名句,把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明王叔承有诗“冰尽溪痕绿,银鱼上急湍”。清康熙年间,银鱼就被列为“贡品”。民国《洞庭东山物产》中载“银鱼,性柔,身圆如筋,洁白如玉,透明可爱,尖喙黑目无鳞。”

《洞庭东山物产》

太湖里银鱼共有4个品种:大银鱼、香氏银鱼、太湖短吻银鱼和寡齿短吻银鱼。前两种较大,长约15~20厘米;后两种较小,长约8厘米左右。以香氏银鱼和太湖短吻银鱼为上品,产量则以大银鱼和太湖短吻银鱼为高。

年5月,太湖渔民在捕银鱼

太湖银鱼是江苏传统出口产品,有鲜鱼、冰鲜鱼、干鱼三种形式应市,“太湖”牌冰鲜银鱼在日本和东南亚等国久负盛名。

渔民分拣银鱼

无骨无刺的太湖银鱼简直是懒人吃货的 。不仅肉质细嫩,而且营养丰富,有“水中软白金”之称。银鱼富含钙、磷、铁和维生素、尼克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低脂肪、高蛋白的特点。可烹制各种湖鲜名菜佳肴,如银鱼炒蛋、干炸银鱼、银鱼丸、银鱼煮汤、银鱼馄饨、银鱼春卷等均美味可口。

银鱼炒蛋

莼菜银鱼羹

莼菜银鱼羹:水八仙之一的莼菜与银鱼是最美味的组合。将刚刚打捞出来的莼菜放入锅中,轻撒入几颗盐粒,放入银鱼,慢慢搅拌一下,放入些许淀粉勾芡即可出锅。

银鱼传说

在太湖一带,老人们都说太湖银鱼是美女西施变化的,在娘家和夫家之间,即古吴时吴越相邻的太湖中游来游去。

美女西施

相传当年吴越争雄,越 战败,越王勾践被迫做了吴王夫差的马夫。越国浣纱女西施,献身到吴国,做了吴王夫差的妃子。西施不但美貌非凡,而且能歌善舞,很快得到吴王的宠爱,终日陪着吴王饮酒作乐。夫差大兴土木,在灵岩山造馆娃宫,在西山岛消夏湾造避暑行宫,整日歌舞酒色,不问国事。天长日久,吴国国势一天天衰弱, 被越国灭掉了。

明月湾石码头·陆晗摄

西施身负复国重任,一面要迷惑吴王,一面要离间吴国君臣,虽然是锦衣玉食,实际上却是度日如年。西山岛明月湾,是个赏月的好地方,西施经常在夜里一个人在此赏月。

西施每当一个人在此赏月时,就要想起家乡的亲人和自己的心上人越国大夫范蠡,一颗颗眼泪顺着脸颊流下,落在太湖水中。久而久之,美人的眼泪在太湖中吸取了日月的精华,变成了一条条冰清玉洁的太湖银鱼。

文字图片来源:中国名镇志《东山镇志》《金庭镇志》,吴中发布、吴中报道、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及网络

文章编撰:陈萍

End

吴中档案史志云展厅

征稿启事

来稿请发送至:szwzdag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omens.com/jwysyff/97027.html
------分隔线----------------------------